■ 本報記者 張目倫
本報通訊員 朱紅光
“張大姐,您家月季撒的生物藥劑管用不?”8月25日清晨,在臨清市新華路街道乾城小區廣場上,紅鄰書記王培功捧著民情記錄本,和晨練的居民們嘮著家常。尋常的對話背后,是新華路街道“有事來聊”民主議事模式。
乾城小區民主議事模式的推廣,是從坐在三張塑料板凳上商量居民的煩心事開始的。
“那天下午悶熱得很,物業辦公室門口的梧桐樹下,擺了三張塑料板凳。”小區業委會成員崔華亭至今記得第一次議事會的場景。他說,古樓社區黨委書記陳宏巖先坐下,手里拿著一張皺巴巴的紙,上面寫著居民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3號樓后的海棠樹生了蟲,葉子被啃得像篩子;水景池沒護欄,有孩子差點滑進去;雨季地下室總滲水,排水管成了“擺設”……
“這些事不大,但擱在誰心里都不舒服。”業主陳明的話音剛落,遛彎路過的張香蘭就湊了過來:“我看吶,蟲害得治,但不能用烈性藥,我家小孫女總愛在樹下撿花瓣。”物業管理員周偉趕緊接話:“我們咨詢過農業專家,生物藥劑對人無害,但得配合人工誘捕,這就需要志愿者搭把手。”
你一言我一語間,塑料板凳從三張變成了七八張。社區網格員唐麗麗把大家的話一條條記在本子上。兩個小時后,“生物藥劑噴灑+人工誘捕+志愿者巡查”的治蟲方案、“限時開放+護欄加高+警示標識”的水景管理辦法、“全面排查+月度清淤+雨季預案”的排水措施,都有了明確的負責人和解決時間表。
根據蟲害治理方案,街道黨建辦協調農業部門送來生物藥劑,社區黨支部組織20名黨員志愿者分片巡查,物業安排專人每天記錄蟲情變化。僅兩周時間,小區蟲害幾乎沒有了,補種的30株綠植全部成活。水景池改造過程中,業委會成員挨家挨戶征求意見,最終定下了開放時段;物業連夜加裝了1.2米高的安全護欄,社區則制作了卡通風格的警示標識。最讓居民感慨的是排水難題的解決,物業動用高壓疏通車對小區3公里長的雨水管網進行全覆蓋排查,清出的淤泥裝了12車,大家再也不用靠“人工”排水了。
自“有事來聊”模式推行以來,新華路街道召開各級議事會2300余場次,解決綠化養護、設施維修、鄰里糾紛等民生問題580余件。在新華路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的展廳里,黨工委書記朱亮指著墻上的“議事閉環流程圖”說:“我們不僅要讓‘有事來聊’成為解決問題的手段,更成為凝聚民心的紐帶。”
如今的新華路街道,議事場景越來越鮮活:“鄰里集市”上,攤位間的空地上就能開場微協商;鄰居聚餐“幸福拼桌”時,居民邊包餃子邊聊小區規劃;“社區書記來了”活動中,書記帶著職能部門負責人現場回應居民訴求。16處黨群陣地成了“議事廳”,樓棟意見箱、線上留言板收集的“金點子”,正源源不斷轉化為治理措施。
2025-08-28 16:11:38
2025-08-28 16:09:46
2025-08-28 16:08:47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