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英東 通訊員 朱彤
“我們構建了一條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全程可控與可追溯的產業鏈條,并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營銷網絡,把產品銷往全省各地。”8月25日,臨清市煙店鎮馮圈村黨支部書記馮連增說。近年來,馮圈村依托本地資源優勢,注冊成立村辦企業——臨清市老油坊屋豆油有限公司,企業發揮“領頭雁”作用,走出了一條“集體增收、村企雙贏、群眾致富”的特色之路。
馮圈村靠近漳衛河,村里的土地大多是河灘地。這些年,村里幾乎家家戶戶都從事軸承生產經營,土地長期處于荒廢或者閑置狀態。經過多方考察,馮圈村黨支部決定把全村3000余畝土地進行統一流轉整合,種植大豆和花生,為馮圈村帶來豐富的油料作物資源。
“村里的富民產業基礎有了,能不能想辦法提高大豆、花生的經濟價值?”在2024年上半年村黨員大會上,黨員馮元華圍繞促進集體經濟增收提出了建議。通過外出參觀學習,馮圈村與臨清市敏捷軸承有限公司、臨清市源盛和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等7家村內企業溝通商定后,注冊成立了臨清市老油坊屋豆油有限公司。
村黨支部以集體土地資源要素入股的形式,在原大隊部的基礎上建設大豆油加工坊,村集體占整個項目的3股。本著“就近便捷、合作共贏”的原則,村黨支部發布村企聯建招募令,廣泛發動經營管理好、信譽佳、責任心強的企業、合作社參與,最終選定臨清市敏捷軸承有限公司、臨清市夢捷軸承有限公司、臨清市銳思特軸承有限公司、臨清市潤盈軸承制造有限公司、煙店鎮文訓學校、臨清市正豐農業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臨清市源盛和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7家企業,以資金要素入股的形式,每家企業占1股,按占股比例參與公司分紅,開創了產業共育型的村企聯建模式。
集體增收了,百姓的腰包也更鼓了。截至目前,公司共計加工大豆16萬余斤、花生24萬余斤。產出優質成品大豆油1.1萬升、花生油5.5萬升,銷往60余家企事業單位,簽訂長期供銷合同58份,成品油營業額130余萬元,豆粕等副產品銷售額28萬元,公司實現盈利20余萬元,馮圈網格村集體獲得分紅6萬元。
如今,這條飄著油香的產業鏈,已成為馮圈村強村富民的堅實支柱,映照著鄉村振興路上越發清晰的共富前景。
2025-08-26 15:27:13
2025-08-26 15:11:10
2025-08-26 10:36:36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