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蔣希偉 通訊員 梁棟棟) “以前辦紅白事,光操心流程、備齊物件就忙得團團轉,現在志愿團隊成員主動上門來搭把手,真的是既省心又省錢!”8月11日,提起社區紅白理事志愿服務團隊,高唐縣人和街道金興社區居民李女士連連點贊。
這支由社區黨組織牽頭組建的專業隊伍,正以“服務替代命令”的方式,破解傳統習俗與現代生活的治理難題,讓移風易俗在貼心服務中落地生根。
金興社區位于高唐縣北部,轄9個住宅小區、2個家屬院,常住人口約1.5萬人。近年來,隨著城鄉融合發展持續加快,社區居民思想更加開放,在紅白事操辦上的訴求更加多元:年輕人嫌流程煩瑣,渴望簡約時尚的新儀式;老年人則擔心簡化后“沒面子”,怕傳統情感表達不到位;更有不少家庭被大操大辦的人情消費壓得喘不過氣。
“移風易俗不能靠‘堵’,得靠‘疏’。居民有需求,我們就搭平臺、聚資源。”金興社區黨委書記王瑞廷介紹,社區通過“入戶訪談+數字問卷+場景觀察”三維調研,精準捕捉居民對紅白事操辦的核心訴求,隨后打破行政壁壘,聯動民政、司法、市場監管等部門以及物業、婚慶、殯葬服務機構等,組建起了一支由23人組成的紅白理事志愿服務團隊,并探索出了“1+3+N”服務機制,即社區黨組織統籌引領,行政部門、物業、專業社工負責政策宣傳與資源鏈接,居民志愿者、鄉賢等多元力量深度參與具體服務。
為讓服務有章可循,社區制定《紅白理事志愿服務團隊手冊》,明確各部門職責,建立“政策速通”機制,實現居民需求“能辦快辦、幫辦代辦”。在具體操辦中,團隊成員以“居民戰友”身份全程參與:有老人去世,他們上門吊唁、協助辦理手續,用簡化流程傳遞敬意;新人籌備婚事時,他們聯合婚慶公司提供定制服務,邀請書法家書寫祝福,協調物業提供場地,讓新事新辦更具儀式感。
針對傳統觀念與現代規范的沖突,該社區不搞“一刀切”,而是引導鄉賢組成“銀齡勸導隊”,用身邊案例幫居民算清“經濟賬”“人情賬”“精力賬”。紅白理事志愿服務團隊成員周美鳳創作了《移風易俗樹新風》“三句半”,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向居民宣講移風易俗知識,讓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如今的金興社區,紅白事大操大辦的少了,操心事少了,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從行政倡導到服務引領,關鍵是找到傳統與現代的平衡點。”王瑞廷介紹,這支志愿服務團隊以貼心服務化解矛盾、以情感共鳴凝聚共識,真正讓移風易俗成為居民的自覺行動,為基層治理注入溫暖力量。
2025-08-14 10:12:20
2025-08-14 10:11:50
2025-08-14 09:57:40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