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張潔
本報通訊員 賈明鑫
近年來,高新區先鋒社區以黨建為引領,積極探索復合型社區科學自治路徑,通過引入社工組織、下沉醫療資源、搭建居民互動平臺等多元舉措,將社區治理的“獨角戲”變為“大合唱”,讓居民真正成為家園建設的“主角”,在共建共享中持續提升幸福感,擦亮了“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山東省文明社區”等金字招牌。
夜幕下的社區廣場,是鄰里溫情的生動縮影。8月26日晚,翡翠灣東區廣場上的“鄰里星光夜”才藝秀熱鬧開場,太極劍的剛柔并濟、體操舞的活力四射、電子琴的悠揚旋律與童聲朗誦的純真爛漫交織,男女老少競相登臺展示風采。這場由社區與社工組織聯合打造的活動,不僅是居民展現自我的“星光舞臺”,更是挖掘社區“帶頭人”、激發自治活力的“引力場”。正如聊城市蒲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任蘇金生所言,活動培育出的志愿者隊伍主動參與社區事務,讓鄰里互動從“偶然相遇”變為“常態互助”,為社區治理注入了鮮活的群眾力量。
“15分鐘養老服務圈”的構建,讓社區關懷直抵“銀齡”心坎。針對空巢老人、行動不便老人的就醫難題,先鋒社區以志愿服務、醫養助老等6大板塊為載體,借力市級醫療資源下沉——聊城市腫瘤醫院通過“點單式義診”、24小時家庭健康護理、建立家庭健康檔案等服務,將健康管理關口前移,實現“未病先防、病有所醫”。從入戶問診到科學養護指導,精細化的醫療服務不僅解決了老人的實際需求,更讓 “社區是家、鄰里如親”的理念落地生根,彰顯出社區治理的溫度與精度。
黨建引領下的“內生式”治理,是社區長治久安的核心密碼。先鋒社區圍繞 “黨委領導、區域統籌、多方參與、共筑共建”理念,以“堡壘+”“共融+”“善治+”為抓手,推動服務從“單向發力”轉向“聯合驅動”:通過“五社聯動”平臺孵化社會組織,分級分類培育專業服務力量;聚焦助老、助小、助殘等需求,鏈接資源提供精準服務;通過激發居民內生動力,形成“自我服務、鄰里互助”的良性循環。這種將“政府主導”與“居民自治”深度融合的模式,不僅為村改社區的規范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更讓“幸福家園”從藍圖變為居民可感可及的日常。
從廣場上的歡聲笑語,到老人家中的健康守護,再到居民主動參與治理的熱情,先鋒社區的實踐印證了一個道理:社區治理的生命力,在于讓每一位居民都成為參與者、受益者。當資源下沉與居民自治同頻共振,當精準服務與人文關懷雙向發力,社區不僅是居住的空間,更成為承載幸福、凝聚人心的港灣,為基層善治寫下了生動注腳。
2025-09-02 17:18:56
2025-09-02 10:43:04
2025-05-29 16:19:12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