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朱海波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這樣的場景不只在江南,更在聊城;游目騁懷,信可樂也。這樣的描寫不只在文學作品中,更在現實生活里。
12月14日,東昌湖畔游人如織,市民在此散步、聊天、唱戲、跳舞、放風箏、打太極拳,黃發垂髫,各得其樂。近幾年來,生態聊城建設步履鏗鏘,空氣質量持續好轉,今年1—11月,優良天數達到222天,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4天,藍天白云成為市民生活的“標配”。
藍天抬頭見,碧水繞城流。如今,小城故事越來越多,美麗聊城越來越近。
12月10日,聊城市生態環境局超標數據預警督辦專班值班室內,生態環境智慧監管平臺的大屏上,全市空氣環境各項指標清晰可見。
上午10時20分,冠縣斜店鄉的空氣監測站點發現異常,系統隨即將消息推送給了該鄉工作人員李東軍。11時2分,平臺收到反饋稱,“異常是由于站點附近過往車輛較多,現已趨于正常”。11時7分,該事件催辦員贠建峰確認“情況屬實”。
2022年建成的聊城市生態環境天地一體化智慧環保監管平臺,實現了實時監控、發出預警、轉辦督辦、督促處置及整改回復,各環節環環相扣,使超標事件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控制直至完成整改,形成三級管理的工作閉環。1—11月,29452條異常數據均第一時間得到處理。
如果說大數據智慧分析平臺應對的是一個個“點”,那去年4月在主城區建立的8條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工作線則是一條條“線”,我市在禁燃禁燒、施工工地揚塵、道路揚塵、餐飲油煙等8條重點線上布置重兵,平時攻堅,戰時突破,戰略上突出目標,戰術上突出精準,通過打好每場戰斗,以天保月,以月保年,積小勝為大勝。今年5月30日,《聊城市空氣質量管控閉環落實機制》付諸實施,該機制對發現的問題實施從建立臺賬到效果評估閉環管理,所有問題清單化、臺賬化,所有安排和落實平臺化,保持問題動態清零,1—11月份,累計排查問題33023個,均已督促整改。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將“空氣質量改善行動”列為聚力攻堅突破十二項提升行動之一,印發《聊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考核縣市區約談問責辦法》《聊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辦法》等,建立考核問責保障機制,綜合運用約談、生態補償等機制傳導壓力,為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堅實保障。
“很榮幸成為全市首家完成排污權交易的公司,我們將繼續主動節能減排,為聊城綠色發展出一份力!”時隔一年,談到去年12月28日舉行的聊城市首批排污權交易簽約儀式,中冶紙業銀河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華東還是很興奮。作為我市第一家通過排污權交易取得污染物總量指標的排污單位,該公司成功申購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3項排污權指標,成交價款共計330138元。
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是環境資源領域一項重大機制創新和制度改革。2023年,我市主動爭取,成為全省第二批首個獲得試點批復的城市,市生態環境局加強與財政、發改、稅務、司法等部門的溝通對接,堅持統籌調劑與市場交易并行、調蓄庫與儲備庫共存,在省內率先實現“全行業、全因子、全覆蓋”。當年年底,我市首筆排污權實質性交易完成,是全省首個當年開展試點即交易的城市。
今年以來,我市深入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改革試點工作,通過建立排污權確權機制,騰容量、擴總量,破解指標“少”的枷鎖。我市積極謀劃深度治理項目,支持企業實施深度治污減排工程,騰出指標入市交易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改造,鼓勵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取締落后工藝,為新上項目騰出環境要素指標,全市環境要素指標結存量大幅提升,實現由“項目等要素”向“要素等項目”的歷史性轉變。截至目前,全市組織完成3批次排污權交易,11個項目通過排污權交易獲得環境要素指標,累計交易各類指標近500噸。
生態保護要以綠色為引領,實現更高層次的發展。我市不斷豐富環境要素配置方式,改變原本單一的政府無償分配方式,實行環境要素指標差異化、多元化管理。推行排污權交易豁免管理制度,對低、微量污染物排放的新建項目,由屬地生態環境分局統籌解決替代指標,實現“即來即辦”,今年以來,全市232個項目享受政策紅利。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