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国产熟女高潮视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山東 >

海上新山東丨推動海洋生產總值邁向2萬億元 山東加快引育海洋人才

來源:大眾新聞·大眾日報  2025-09-04 17:32:29
A+A-
分享

  山東實施產業創新人才“引聚計劃”等五大重點舉措——

  引育并舉,海洋人才加速聚集

  今年8月,我國首臺載人深潛器“蛟龍”號完成了2025年技術升級后的首個科考航次。此次技術升級歷時一年多,從電池、推進器、觀測系統到應急液壓系統等都進行了全面升級。“升級完之后,‘蛟龍’號‘游’得更遠了,‘看’得更清楚了,下海頻次也升級到了一天兩潛,2025年下潛潛次有望突破100次。”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總工程師丁忠軍說。

  主持這次升級的正是丁忠軍,他被評為2024年青島市現代海洋杰出英才。現代海洋英才評選,青島已連續開展了三屆。2022年,《青島市現代海洋英才激勵辦法(暫行)》出臺,這是青島出臺的第一部精準激勵海洋人才創新創業的政策。

  青島市現代海洋英才激勵計劃,每年遴選在海洋領域的高端人才,給予最高30萬元資金支持。不僅如此,青島市還積極為來青島創業的海洋人才找資金、找場地、找市場、找合作伙伴、找政策服務,解決海洋人才創業的后顧之憂。截至2024年底,青島市涉海“兩院”院士有22人,海洋人才總量達到37.65萬人。

  向海圖強,人才為要。在青島之外,山東其他沿海各市也不斷推出各類人才政策,加速集聚海洋人才。

  去年8月,“芝罘區海洋工程設計創新與合作港”正式揭牌,這是煙臺市成立的首家海洋工程產業人才創新港,旨在集聚優質人才智力資源,為煙臺全市海洋工程領域企業提供精準產業咨詢及人才服務。

  威海市今年提出將加快建設創新型國際海洋強市,加強引育海洋高端人才,定期發布海洋高端人才需求信息,組織開展藍色人才專項申報工作。精準育才,發揮職教院校主力作用,推進產教融合協同,精準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實用型人才。

  海洋,是山東發展的最大動能、最大優勢和最大潛力所在。山東聚焦做強做優做大海洋產業、強化海洋戰略科技力量、改善海洋生態環境等重點領域,海洋人才成為破題關鍵。

  在人才培育上,山東實施了“透明海洋”“藍色藥庫”等大科學計劃,促進“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讓海洋科技優勢、人才優勢加速轉化為海洋產業優勢。

  在政策支持上,山東出臺了《山東省海洋產業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25—2027年)》等,實施產業創新人才“引聚計劃”等五大重點舉措,海洋人才引育步伐加快。實施“泰山產業領軍人才藍色人才專項”,累計引進培育涉海高層次人才224名。住魯海洋界院士約占全國三分之一,海洋領域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0名,數量居全國首位。

  作為海洋大省的山東,對海洋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省委海洋發展委員會成立了由11名院士、14名海洋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推進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部省共建中國海洋國際人才港,成立海洋高等教育共同體、現代海洋產才融合發展創新聯盟,設立了山東首只總規模30億元的海洋人才發展基金,中國海洋人才網上線運營。指導設立“山東省海洋科技創新獎”,激發海洋科研人員創新活力。

  從魚鹽之利、舟楫之便,到經略海洋、向海圖強。當下,山東正通過著力打造海洋人才集聚高地,推動海洋產業生產總值向2萬億元邁進。

  (大眾新聞·大眾日報記者 修從濤 王瑛琪)

編輯:郭艷娜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