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国产熟女高潮视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山東 >

建設“藍色糧倉”向海洋要食物丨走在前 挑大梁·海上新山東

來源:山東新聞聯播  2025-09-01 17:00:32
A+A-
分享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31日訊 山東是海洋大省,漁業資源豐富,近年來,山東持續通過科技創新、綠色養殖和全產業鏈增值,在向海洋要食物,推動“藍色糧倉”建設邁向更高水平。

  眼下,濱州市沾化區38萬畝鹽田蝦進入捕撈季,“蝦二代”付長秀的100多畝蝦塘也迎來豐收,與養了一輩子蝦的父親不同,她有了自己的加工廠,一尾尾活蝦經過加工,變身成蝦糜、烤蝦等30多種產品,身價翻了近10倍。

  山東省天澤水產品加工有限公司總經理付長秀介紹說:“鹽田蝦肉質緊實口感鮮甜,用它來做烤蝦,采用微波的工藝,從活蝦直接生烤,它的鈣含量能夠達到59.7克/百克,價格在200塊錢左右。”

  濱州坐擁182公里海岸線,同時也有著130余萬畝灘涂濕地。鹽度超45‰的海水,讓這些退海之地成為了“飛鳥不過”的重度鹽堿地,冬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曾是這里的真實寫照。

  濱州市沾化區海洋和漁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閆雪崧介紹說:“海水潮汐沖刷,太陽蒸曬,就像現在這樣土壤里泛出的鹽堿,鹽度太高,什么農作物都長不出來,老百姓那個時候就是近海捕撈,曬鹽為生,經濟效益不高。”

  向海洋要食物,在山東建設“藍色糧倉”的政策引導下,濱州依托渤海灣廣闊的灘涂資源,創新采用提水式海水養殖,將海水引入鹽堿地改造的坑塘來養蝦,付長秀的父親就成了第一批養殖戶。

  濱州市沾化區馮家鎮養殖戶付風光介紹說:“早以前就是從大海里撈上來自己挑選種蝦,不知道品種一說,哪有啥技術,后來引進南美白,它達不到咱這邊水的鹽度鹵度,容易得白斑弧菌,成活率要低,有點產量就算成功了。”

  告別依靠“外援蝦”的困境,當地聯合中科院海洋所,展開“蝦版”的優生優育工程。建立育種基地,開展梯度鹽化篩選,借助基因組圖譜技術,在全球首次破譯影響對蝦生長性狀的基因序列。

  國家對蝦聯合育種平臺首席育種專家黃皓介紹說:“我們把全基因組所有序列都測出來,找出相對應的功能片段,比如生長快的,抗病性強的,根據這些片段制訂基因芯片,用這個芯片測定育種對象,可以快速找出我們的選育個體。”

  在科技突破的基礎上,當地政府投入1.3億元打造國家級對蝦聯合育種平臺,攜手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海洋所等12家機構,開展多性狀遺傳選育,并推廣“人放天養”的生態養殖模式,確保每6只蝦享有1平方米的自然生長空間。

  國家聯合育種平臺技術負責人王永山介紹說:“‘渤海1號’抗高鹽,‘廣泰2號’生長速度更快,我們建立了從種蝦、種苗到加工整個產業鏈條的可追溯體系,最高品質的可以達到有機認證,為產業鏈延伸提供品質保障。”

  現代科技與生態智慧的融合,讓過去的高鹽度灘涂蛻變為“黃金牧場”。2024年,濱州對蝦產量高達16萬噸,占全省總產量的53%,依托對蝦產業,當地構建起從苗種繁育、生態養殖到冷鏈物流、精深加工的全產業鏈。付長秀也從父輩手中接棒,一步步拓展至深加工領域。

  濱州市沾化區馮家鎮黨委副書記趙風維介紹說:“在我們鎮上,像天澤這樣的烤蝦商戶就有56家,銷售額超1億元,靠海吃海,我們還建設了四大水產品交易市場,海產品年交易量達13.5萬噸,年交易額達到45億元,帶動近萬人圍繞海產品的養殖、捕撈、加工,銷售全產業鏈就業增收。”

  從“煮海為鹽”到“耕海牧漁”,渤海灣畔鹽堿灘涂,一尾尾鹽田蝦不僅游出了一條特色漁業全產業鏈,也為建設更高水平的“藍色糧倉”提供了一份新的答案。持續釋放“藍色糧倉”潛力,山東海水魚蝦種類達260余種,對蝦、海參、扇貝等海珍品產量居全國首位,2024年,山東海水產品產量達825萬噸,產業增加值突破千億元,繼續領跑全國。

編輯:郭艷娜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