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国产熟女高潮视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山東 >

海上新山東丨科技興海,做好蔚藍“新”文章

來源:大眾新聞·大眾日報  2025-08-29 17:42:05
A+A-
分享

  ■編者按

  海洋,是山東發展的最大動能、最大優勢和最大潛力所在。近年來,山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論述和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堅持陸海統籌,深入實施海洋強省建設“十大行動”,推動海洋經濟綜合競爭力加快躍升。8月28日起,大眾日報·大眾新聞推出“走在前、挑大梁——海上新山東”專欄,派出記者深入產業園區、重點企業等采訪,從海洋科技、海洋產業、海洋糧倉等多個維度,展現海洋強省建設優勢突出、創新引領、走在前列的亮點成效。敬請關注。

  山東實施前沿顛覆性技術等五大創新行動,推動海洋科技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

  科技興海,做好蔚藍“新”文章

  海洋是高科技競爭的前沿領域,誰率先突破關鍵技術,誰就有可能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山東時強調,必須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山東聚力科技興海,以新質生產力為引領,打造海上“新山東”。

  90秒內能預測出未來15天的全球海洋環境,計算性能較傳統方式提升3000倍。這是由青島國實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打造并商業化落地的“問海”海洋AI模型。

  國實高級總裁譚華說,公司抓住“人工智能+海洋”的科技變革機遇,除“問海”海洋AI模型外,還打造“船尋”“海悟”“海星”“靈龍”等覆蓋海洋多領域的專業大模型及智能體產品。這些產品已在青島、煙臺、福建漳州及泉州等地形成服務網絡與應用能力。

  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藍色經濟發展。山東出臺《山東省海洋產業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25-2027年)》等引領性政策,實施五大創新行動,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海洋科技由跟跑向并跑領跑跨越、由技術支撐型向創新引領型轉變。山東攻克氣動式波浪能轉換發電等一批關鍵技術,“‘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開發工程關鍵技術與應用”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24年,山東海洋領域有5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占全國的50%。

  日前,嶗山實驗室聯合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在深海極端環境研究領域傳來好消息。研究團隊在此前首次在西太平洋穆紹海溝附近發現昆侖熱液筒群的基礎上,通過深入分析調查,系統揭示該區域高通量氫氣釋放的地質機制、成因過程與深海生命生態特征,該研究為深海氫氣資源的形成、遷移與釋放通量的量化評估提供了觀測與理論支撐,相關成果發表于國際權威期刊《Science Advances》。

  創新需要人才,人才需要平臺。山東是海洋科技人才大省,住魯海洋界院士22人,約占全國1/3。海洋領域唯一的國家實驗室嶗山實驗室實現規范化運行,國家深海基因庫、深海大數據中心和深海標本樣品館“深海三大國家平臺”簽署部省市共建協議。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王洪國說,山東將發揮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等大科學裝置的磁吸作用,借助嶗山國家實驗室等創新平臺的輻射作用,探索建設跨學科、跨領域的新型創新平臺,優化完善海洋領域科技創新平臺體系。

  面對渤海,背靠黃河,水卻是無棣縣的“心頭之渴”。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全國1/10,用水長期依賴黃河“輸血”,水資源短缺,成發展難題。

  位于無棣縣的魯北碧水源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海水淡化技術研發和生產的企業。公司總經理助理吳致柱說,二期工程計劃本月底投用,達產后每天可淡化海水10萬噸。

  碧水源使用“雙膜”工藝進行海水淡化,過去該工藝所需超濾膜和反滲透膜主要依靠進口,一般用4到5年就得更換,每換一次成本需約8000萬元。公司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超濾膜和反滲透膜,成本僅為進口膜的1/3。

  吳致柱算了一筆賬,無棣魯北高新技術開發區企業生產用淡化水成本降至每噸7.5元,較之前每噸至少節省3元,僅此一項每年可為園區內企業節約生產成本1.5億元。

  作為經濟大省、工業大省、人口大省,山東同時也是缺水大省,水資源總量僅占全國的1%左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全國的1/6。

  向大海要水,是破解水困局的新選擇,也是以“藍色”科技服務產業發展的新思路。山東省海洋局局長王仁堂介紹,全省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53處,日產規模達86.7萬噸,居全國前列。產業鏈條日趨完善,海水淡化技術用于鹽堿地生態綜合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

  山東深化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四鏈融合”,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連續5年居全國首位,在科技創新引領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上取得顯著成效。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智庫中心主任賈永飛認為,未來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多層次多渠道鼓勵海洋領域科技創新,推進海洋科技自立自強,加速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前沿技術與海洋產業的深度融合,為海洋強省戰略提供重要科技支撐。

 ?。ù蟊娦侣動浾?孫源澤 劉童)

編輯:李明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