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鋼鐵開始思考,當數據成為新型“工業糧食”,一場由算法驅動的產業變革正在齊魯大地深刻重塑"創造"的內涵。這不僅是技術的迭代,更是生產力的維度躍升。
從黃海之濱的低空無人機智能航路,到日照鋼鐵車間里淬火重生的智慧軋線,山東正在靜默中完成一場工業文明的系統級升級。在這里,“了不起的中國創造”不再只是單一產品的突破,而是整個產業生態的智能化重生——鋼鐵學會自主優化,數據成為核心原料,算法重新定義生產邏輯。
生態重構:從“單點突破”到“系統革命”的躍遷
山東產業的智能化轉型不是單個企業的孤軍奮戰,而是整個產業生態的系統性重構。它體現的是一種新發展理念下的系統思維和生態邏輯。
在日照,36.4平方公里的鋼鐵配套產業園內,上海通用重工、北京利爾等企業扎堆落地,形成“冶煉—精深加工—下游延伸”的全產業鏈。鋼鐵與汽車兩大支柱產業產生耦合效應,企業間合作持續深入,汽車用鋼本地化供應率不斷提升。這種集群式、網絡化的產業生態,正在重塑山東工業的地理與價值圖譜。
在德州市寧津縣,全國每10件商用健身器材中,7件產自這里;全球市場份額占比30%。這個面積不足900平方公里的縣域,構建了“半小時配套圈”,95%的配件可在縣域內配齊,從鋼板原材料到智能控制系統實現本地化供應。它揭示出:真正的產業競爭力,不在單個企業的強大,而在生態系統的健康與活力。
而這樣的生態思維,同樣驅動著山東低空經濟的騰飛。2024年5月,濱州市揭牌成立全省首個低空飛行服務中心,作為全省首個低空飛行服務保障管理機構,它以飛行管理為核心,承擔空域管理、飛行服務等職責,配套“天城云”云平臺、3044平方公里空域和起降場,為無人機企業“飛起來”提供了堅實平臺。運行以來,該中心已審批超500條飛行計劃,累計保障飛行6039架次、航時2907小時——這不僅是一組數據,更是低空產業生態從無到有、從藍圖到現實的生動印證。
可以欣喜地看到,山東各地正在打造一種“產業生態系統”,這種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自我演進的能力。它不再是傳統的“產供銷”線性鏈條,而是形成了多節點、網絡化、協同進化的產業生態圈。這是一種更具韌性、也更可持續的現代產業組織形態。
產業大腦:從“經驗驅動”到“算法定義”的質變
在日照鋼鐵1780平方米的鐵前集控大廳,401塊大屏幕實時顯示著100萬個數據采集點傳來的信息。工人遠離高溫粉塵,通過“鋼鐵大腦”實現全流程遠程操控。這不僅是工作環境的改變,更是生產力解放與生產關系重構的深層隱喻。
這里生產的“鋼板上的皇冠”9鎳鋼已經量產,0.01毫米“手撕鋼”打破國際壟斷,工程機械用高強鋼、集裝箱板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鋼鐵與算法的融合,標志著山東制造正在經歷從“經驗驅動”到“算法定義”的根本性質變。老師傅的技藝被轉化為智能算法,百年鋼鐵工業認知被數據重新定義。
這不僅是技術改造,更是生產力要素的重新整合。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算法成為新的生產工具,傳統的煉鋼工人轉型為數據管理者,實現了人與生產關系的協同進化。這種進化,本質上是以數字重構工業語言、以智能重寫產業基因。
范式創新:從“規模導向”到“意義創造”的轉型
山東智造的深層變革,在于從“規模導向”到“意義創造”的轉型。它關注的不僅是“如何創造”,更是“為何創造”——創造的價值內核正在被重新定義。
寶勝(山東)電纜有限公司的“黑燈工廠”里,智能叉車與AGV小車無聲穿梭,機械臂精準對接原料庫,40秒完成任意貨位出庫。效率提升65%、庫存周轉率提升300%、運營成本降低28%,99%的產品合格率彰顯“中國創造”的精度。但這背后更深層的意義在于:數字化不是目的,而是實現價值創新的手段。面對產品規格繁雜、定制需求高的行業痛點,寶勝電纜以數字孿生技術構建虛實交互體系,使新產品驗證周期縮短,安全風險預判準確率提升,它實現的是從“生產產品”到“創造解決方案”的跨越。
山東布萊特威健身器材的TY力量系列訓練器,嵌入生物傳感器實時監測用戶12項身體數據,通過AI算法生成個性化健身方案。這種“硬件+服務”的創新,讓海外訂單實現翻倍增長。它標志著制造的價值鏈條正從物理產品延伸至數字服務,從功能滿足升級至體驗賦能。
在濱州低空飛行服務中心,這樣的價值延伸同樣清晰可辨。其指揮大廳搭載的“天城云”系統,是國家民航局批準運行的首個具備SORA風險評估能力的無人機云系統,提供從計劃審批、實時監視到風險管控的一站式服務。中心還設有低空經濟科普展廳,圍繞制造、飛行、保障、服務四大板塊展示64項技術成果,已接待3578人次參觀——低空經濟在這里不僅是技術體系,更成為可感知、可體驗、可參與的社會創新樣本。
山東創造正在從提供產品向提供“產品+服務+體驗”轉型,從滿足需求向創造意義升級。這不僅是商業模式的變革,更是一種產業哲學的重塑——創造,正在成為連接技術與人文、硬件與體驗、需求與意義的價值創造活動。
鋼鐵巨輪駛向智慧港灣,電纜連接數字未來,低空航線編織天空網絡,健身器材詮釋健康生活新方式。山東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創造”不再是遙遠的口號,而是每天都在發生的現實。它靜默卻深刻,細膩而磅礴。
韌性與溫度:中國創造的山東注解
這場靜默的革命沒有終點,只有不斷更新的起點。山東創造正在書寫的是中國工業轉型的山東樣本,一種融合傳統與創新、平衡規模與質量、統籌發展與生態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它告訴我們,工業可以既有筋骨又有溫度,既強韌又可持續。
鋼鐵可以柔軟,創造充滿溫度。在這片厚德載物的土地上,我們看到了中國創造的最美模樣:既強大又溫柔,既先進又包容,既高效又可持續。這就是“了不起的中國創造”的山東詮釋——它最終指向的,是一種更具人文關懷、更富生態智慧、更可持續的工業文明新形態。(文/馬文文)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