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調研時強調,要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深化城鄉精神文明建設,抓好農村移風易俗,讓現代文明理念在鄉村深深扎根。
山東全省各級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塑形和鑄魂相統一,一體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文明鄉風建設、移風易俗三大基本任務,持續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新成效。工作機制得到加強,在文明鄉風建設推進的同時,建立移風易俗突出問題綜合整治工作協調機制,與鄉村文化振興工作機制統籌聯動、協同推進,形成了上下一體、全域發力的整體效應。鄉村文化持續活躍,文化體驗廊道重點村、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農民豐收節、鄉村文化旅游節喜慶不斷,“黃河大集”“運河大集”“海洋大集”氣氛濃郁,村超、村賽、村晚、村歌此起彼伏,“群眾演群眾看”小戲小劇展演等活動亮點紛呈,民間民俗文化帶動鄉村旅游高潮迭起,鄉村大眾文化呈現新熱度。移風易俗走深走實,廣泛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深入實施突出問題綜合整治,落實掛點包聯制度,發揮省派“四進”工作隊、第一書記等作用,各有關部門聯合發力。文明鄉風向上向好,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廣泛倡樹,美德信用積分應用場景豐富拓展,和美鄉村建設成效明顯。
戲曲演員在“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村有好戲”啟動儀式后合影。
山東推進現代化強省建設,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短板和最大后勁也在農村。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抓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強省建設精神力量的廣泛凝聚,直接關系全省“兩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現代化進程。面向新征程,山東將堅定不移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全面把握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要義和總體要求、整體任務,協同發力、精準施策,努力開創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新局面。
堅持不懈把黨的創新理論傳到千家萬戶。做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最根本最首要的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具體實踐中必須結合鄉村實際,入情入理講理論、講政策、講事理,在共情共鳴中凝聚人心。持續在“時、度、效”上下功夫,在文化生活服務當中穿插思想政治工作,開展靈活多樣的學習教育、“適老適小”宣傳宣講,教育引導廣大農民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持續在“生動鮮活”上下功夫,把握群眾興趣,善用群眾語言,通過講故事、拉家常等方式,將民生實事、所見所聞、熱點話題融入理論宣講,把思想講活、把道理拉透。持續在“多樣化”上下功夫,組織各領域各行業發揮自身優勢,結合惠農助農等各類下鄉活動,主動打造面向農村不同群體的多樣化、多層次產品,用豐富多元、實惠管用來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增強群眾的精神食糧獲得感。
村民自編自演的文藝節目在村里演出。
始終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傳統美德推進文明鄉風建設。中華傳統美德涵養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是中華傳統美德的當代化表達,二者融通貫通、互相賦能。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將其融入農村社會生產生活方方面面,達到“日用而不覺”的效果。聚力在“五個融入”中推進文明鄉風建設,融入村規民約,轉化為具體實在的行為規范,推動農民群眾自覺踐行;融入鄉村治理,健全獎懲機制,褒揚向上向善,糾治背離公序良俗言行;融入農村建設,在評價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鄉村社會治理與社會環境中,體現推動踐行核心價值觀的作為與實際成效;融入評先樹優,把是否踐行核心價值觀作為選樹各類先進的前置條件;融入日常生活,在群眾中廣泛開展“核心價值觀我踐行”活動,讓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守法、互助成為日常行為養成和生活習慣。聚力抓實核心價值觀與傳統美德融通貫通,大力倡樹美德和個人健康同向一致的新生活方式,完善美德信用激勵嘉許機制,豐富美德超市、暖心食堂等應用場景,讓“有美德的好人有好報”。聚力發揮“五為”志愿服務的向上向善導向作用,完善志愿者嘉許和回饋辦法,大力推廣長者食堂、助醫助潔、愛心托育、權益保護等服務項目,一體推進思想轉化、價值培育、關心關愛,把志愿服務的過程變成推動踐行核心價值觀、傳遞美德正能量的過程,引導更多群眾以感恩之心回饋別人、回報社會。
在以文化人中推進鄉村文化振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靈魂所在,要善于從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筑牢鄉村振興的文化根基。挖掘好本地優秀傳統文化精華,以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衡量標準,深入挖掘講仁崇義、孝老愛親、講禮尊序、求智增慧、真誠守信、包容友善、遵紀守法、中和生活等有利于激勵向上向善精神力量的內容,與核心價值觀全面融通,以更生活化、具體化的形式表現出來,體現到村居治理和建設中。傳承好革命文化,積極開展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系列活動,推出更多群眾性紅色文化產品,因地制宜建設村史館或鄉村記憶博物館,開展編村史、展村史等活動,推動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發展好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充分發揮先進文化賦能作用,講好群眾身邊的奮斗故事,加強鄉村民俗文化展示體驗,推出更多非遺、美食、手造等文化項目,為經濟發展增動能增效益,為鄉村社會增正氣增活力,為旅游休閑增內涵增魅力。抓好優質文化資源和產品直達農村,一手抓送什么,根據農民群眾新需求,有針對性地送理論、送政策、送法律、送文化、送健康、送科技等;一手抓怎么送,發揮鄉鎮村文明實踐所站承接主體作用,依托文化村居、文化書院建設,開展多樣性選送。更好支持群眾自辦文化,集中培育扶持鄉村文化能人、莊戶劇團,創排更多群眾愛聽愛看的地方小戲小劇,既豐富群眾日常文化生活,又引領精神文明建設,同時促進地方曲藝傳承、鄉村文化旅游,實現一舉多贏。
新婚夫婦在集體婚禮上宣讀結婚誓言。
持續深化移風易俗突出問題綜合整治。對移風易俗突出問題,必須亮明態度,各部門協同開展綜合整治,形成濃厚社會氛圍。強化政策引導,以縣為主體,從正向引導激勵上研究出臺符合本地區實際的移風易俗引導性政策,扎實做好政策宣傳和落地落實,真正讓踐行移風易俗的農民群眾受尊重、得實惠。強化責任落實,一方面把移風易俗要求納入村規民約,積極推廣文明新禮儀;另一方面組織鄉村黨員干部主動包聯紅事白事家庭,上門講政策,靠上做引導。強化依法綜合整治,對于高額彩禮,結合村規民約相關規定給予懲戒,黨員干部按紀律規定追責問責,嚴厲打擊彩禮欺詐、騙婚等違法犯罪行為。對于大操大辦,加強婚慶公司、酒店的管理,明確標準規定,從源頭上解決禮儀宴席場面過大、桌次過多、浪費巨大等問題。對于惡俗婚鬧,列入鄉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精神文明建設、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中推進落實。對于殯葬領域,按照中央統一部署,扎實開展整治殯葬領域腐敗亂象專項行動。對于非法宗教,積極引導群眾自覺抵制宗教非法傳播,嚴厲打擊非法宗教活動。對于“黃賭毒”,發揮農村禁毒禁賭會作用,開展聯合整治行動,守好群眾身心健康。對于農村治安,加強排查管控、矛盾調解,切實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齊心協力推動鄉村文明煥發新氣象。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