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屏見“好”》欄目,聚焦山東好人好事,讓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開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邊的榜樣”,講述精彩山東故事。
在德州市公安局德城分局剪子股街派出所,輔警周憲波的名字早已與他負責的北營社區緊密相連。
“小周,我家后墻根又響了。”“好,你等著我,十五分鐘到!”
最近,社區居民安先生總找周憲波投訴,說“小周,老有人敲我家后墻根”,還接連報了幾次警。為了防止“小事變大”,周憲波跟其較起了真兒,直接搬來了梯子,凌晨六點多與報警人一起爬上房頂,硬是聽了一個小時。事實是僅有一些自然和生活產生的聲音,也遠未達到噪音的標準。周憲波的做法讓報警人解開了“半夜墻根響”的心病,也消除了一起長期存在的小隱患。
在周憲波的身上,沒有轟轟烈烈的大事,全是鄰里間的小情。也正是這些點滴小事,成就了周憲波與北營社區居民們的溫暖故事。
多年來,周憲波憑借一部存有4800多個居民聯系方式的手機、20多個定時響起的服務鬧鐘和塞滿四個文件柜的工作記錄,將流動人口眾多的復雜社區打造成了連續9年“零發案、零詐騙、零邪教、零事故、零犯罪”的平安家園。
有一次,社區王阿姨找到周憲波,抱怨鄰居租戶鄭大伯家的雞半夜叫個不停,吵得她睡不著覺。周憲波趕緊聯系鄭大伯詢問,沒想到大伯一聽就火了,“小伙子,你來聽聽,我家雞哪里叫了?”兩位老人誰也不服誰,矛盾越鬧越大。為了弄清真相,周憲波連續一周深夜蹲守,結果什么聲響也沒聽到,可這“半夜雞叫”的事兒,已經在北營社區傳開了。最終,當事人過意不去,才說出矛盾根源其實是鄰里占地。周憲波自掏腰包買水果上門調解,促成房東拆除花墻,化解積怨。事后,居民張阿姨打趣:“周兒,你咋連雞叫都管?”他笑著回應:“大姨,咱北營沒賊,但有事我必到!”
三伏天背病患就醫、暴雨中推拋錨車輛、寒冬跳井關閥門……這樣的“小事”數不勝數。在一件件“生活小事”里,辦好“民生大事”,周憲波就是靠這股子韌勁兒,把社區工作做到位、做到家。
“走進一家門,認全一家人;說一句好話,做一件好事;互留一個電話,進一個服務群。”這是周憲波總結的“六個一”工作法。
在他的手機通訊錄里,存著北營社區4800多名群眾的電話號碼。“一機在手,信息全有”是他的工作秘訣。翻開周憲波的手機通訊錄,每個號碼后都標注著200余字的詳細信息:家庭住址、成員情況、矛盾隱患、服務重點……這些密密麻麻的備注,是他走遍社區千家萬戶的見證。
除了這4800多個群眾電話,他的手機最多定過20多個鬧鐘,從凌晨1點35分到深夜11點45分,“檢查酒吧營業時間”“提醒拔電動車電源”“探望獨居老人”……每一個鬧鐘都為社區群眾而響。
在派出所的文件柜里,周憲波的工作記錄本堆滿四層格子,每一頁都寫滿瑣碎卻溫暖的細節:鑰匙丟失求助、噪聲糾紛調解、車輛未鎖提醒……“必須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多走一步、多想一點、多說一句,社區工作雖然多是雞毛蒜皮的瑣事,但它關乎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生活感受。”周憲波說。
從青澀輔警到全省“四星輔警”,周憲波始終堅信:“只有真心換真心,才能走進群眾心里。”
(大眾新聞記者 徐付彪 通訊員 駱守明 宋顯博 編輯 張春宇 設計 張海飛 統籌 張春宇)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