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
□ 周學澤 楊學瑩 段婷婷
量子信息技術發展的故事,讓人印象最深的是濟南的“寬容”。
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周飛說:“十幾年間,濟南給予了量子技術和產業發展足夠的自由度,從技術研究的純投入到產業生態的純扶持,從未間斷。濟南市和高新區在稅收和產出指標上很少做強制要求,引科技人才、定薪酬體系,也基本是院里自主。”這種“寬容”是濟南量子技術發展從“0到1到N”擴展的關鍵。
“寬容”才能避免急功近利。科學研究需要長時間積累和探索,常常是苦苦思索后的“靈光一閃”。這種靈感的觸發,需要在一種寬松的環境中醞釀,最忌急功近利,因為急功近利的心態往往帶偏節奏,是科學研究的大敵。
“寬容”也是科學研究的客觀需要。科學研究需要“寬容”失敗。同是研究量子科學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薛其坤有一句名言很能說明這一點:真正的迷宮可能有99條,只有一條是通的。只有對失敗“寬容”,才能找到“勝利”的途徑。
“寬容”本身也體現前瞻性眼光。世界技術革命總是一浪接一浪,必須始終向前看。濟南瞄準量子技術,是看準了量子技術有未來。一臺光量子雷達能捕捉半徑6公里內的污染物,還能溯源。這就說明量子技術絕不會停留在實驗室。
布局前沿的產業往往像下一盤“未來棋”,過幾年甚至幾十年才知道結果。濟南的故事告訴我們,對待未來產業需要“包容”和耐心。包容“不確定性”,讓未來產業有“未來”。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