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国产熟女高潮视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山東 >

何以中國丨弦歌不輟,以致未來

來源:海報新聞  2024-12-02 19:47:14
A+A-
分享

  海報新聞評論員 李士環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兩千多年前,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用這17字直白而熱烈地表達了對至圣先師孔子的敬仰之情。兩千多年間,一批又一批文人志士來到山東曲阜,登臨尼山,拜謁孔子,探尋中華文明得以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而今,人們再次將目光聚焦這里,尋根溯源,叩問何以中國的答案。

  11月30日,“何以中國•弦歌不輟”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山東曲阜啟動,探尋文化根脈,傳播儒韻新風,帶領人們開啟了一場精神巡禮。

  溯源,方能知來處

  中華大地,名山無數,但尼山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始終獨一無二、不可替代,原因何在?與眾多名山大川相比,尼山可謂“其山不高,其水不深”,但它依舊是鐘靈毓秀之地,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高地。兩千多年前,孔子誕生于此,并創立儒家學說。當我們站在21世紀回望來時路,儒家學說始終在漫長的時代洪流中成為支撐民族發展的精神力量,為民族的發展提供著豐盛的文化滋養,至今依舊熠熠生輝。無論是“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這些儒家思想中的核心價值在民族發展、國家治理中提供著廣泛而厚重的思想根基。不僅如此,儒家學說所倡導的價值理念早已內化為普通大眾日用而不覺的行為規范,為人們的成長、成人、成才提供著精神的指引。“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這些根植在中華兒女精神內核中的價值觀,均發源自尼山。我們看到,在“何以中國•弦歌不輟”網絡主題宣傳活動中,儒風儒韻如春風細雨,在這里,人們找到了思想源頭和精神依歸。

  傳承,方能護長青

  “華夏泱泱,其道煌煌,斯文在茲,厥后克昌……”今年9月底,甲辰年公祭孔子大典在曲阜孔廟舉行,人們或在現場一齊向至圣先師行鞠躬禮,或在網端“云祭孔”。千百年來,祭孔大典何以代代相傳?在“何以中國”的追尋中,我們體悟到,思想的光芒足以穿透歷史,文化根脈的延續生生不息。在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與堅守中,中華文明才得以綿延不斷。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在山東,除了整理出版中華儒學經典著作集成《儒典》,還計劃以十年之毅力,完成大型文脈工程《齊魯文庫》,讓傳統文化典籍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機,賡續中華文脈;在曲阜,“老三孔”(孔府、孔廟、孔林)與“新三孔”(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館、尼山圣境)遙遙相望,在接續與對話中實現文化的傳承;而在魯源新村,人們可以誦讀儒家經典,學習儒家“五常”以及品嘗孔府美食、體驗非遺技藝,感受處處“流淌”的儒家文化,在儒風魯韻中體味“何以中國”。

  創新,方能致未來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創新是根本要素。惟其不因循守舊、革故鼎新,傳統文化才有了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而這,也正是傳統文化能夠打動現代人的獨特密碼。為此,山東全力聚焦一個“新”字,將文化的傳承發展這篇大文章寫出了“新”意、繪出了“新”篇章。

  尼山圣境景區里,游客們可以利用AI技術,來一場跨越時空的穿越,與孔夫子對話、互動;在“山東手造”展區,傳統技藝搭乘新時代的流行元素,成為備受喜愛的文創產品;一座座博物館里,借助數字技術與現代科技手段,文物們紛紛變身“網紅”,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前來打卡;“四廊一線”文化體驗廊道上,文化+旅游的融合讓文化展示、文化體驗、文化消費更加鮮活地走進人們的心里……

  齊風魯韻,文脈悠長。時光可以標記來路,也見證未來所向。在“何以中國”的追問中,我們愈加篤定,守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和魂,弦歌不輟,鑄就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將大有作為。

編輯:潘云磊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