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国产熟女高潮视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縣域 > 縣市區 >

變“單打獨斗”為“抱團共贏” ——臨清打造村企“共富”聯合體的探索實踐

來源:聊城日報  2024-12-09 13:55:50
A+A-
分享

  ■ 本報記者 呂曉磊

  本報通訊員 程源 趙立美

  如何更好地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臨清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以村企聯建為抓手,開展“村企聯建·強村共富”行動,推動資金、人才、技術、項目下沉鄉村一線,實現村集體增收、村民致富、企業發展。

  村域資源“活”起來

  “以前哪里敢想自己村里就能建起軸承市場,不出村就能買賣軸承。”11月29日,在潘莊鎮宋齊寨村,李慶海開心地向記者介紹自家的軸承門市。這樣的個體工商戶全村共有200家左右,此前,他們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附近沒有正規的軸承交易市場,“雖然我們每次買賣的產品數量不多,但是交易次數比較頻繁,村里沒有正規市場,特別麻煩。”

  群眾有需求,就得想辦法滿足。宋齊寨村與村內龍頭企業山東藍宇精密軸承制造有限公司合作,村黨支部解決“地”的問題,以4畝集體土地入股,企業解決“物”的問題,出資購買鋼材、防盜門窗等基礎設施,共同建成擁有50余個攤位的宋齊寨軸承市場。

  宋齊寨村已盤活低效土地資源500余畝,以村集體土地入股建設臨清市軸承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園、數字賦能產業園、中博軸承文化科創園3大產業園區,引進優質企業40余家,建成高標準生產車間30余間,年產值達到6億元,村集體分紅120余萬元。

  集體經濟“強”起來

  煙店鎮馮圈村靠近漳衛河,村里的土地大多都是閑置的河灘地。村黨支部把全村土地進行統一流轉并整合利用,種植大豆和花生,為馮圈村帶來了豐富的油料作物資源。

  “能不能想辦法把我們的大豆花生再利用,提高經濟價值?”今年上半年,黨員馮元華在村黨員大會上提出的建議,讓黨支部書記馮連增眼前一亮。隨后,村集體與臨清市敏捷軸承有限公司等七家村內企業合資成立了豆油公司。

  馮連增算了一筆賬,七斤半大豆可以榨出1斤豆油,出油率約13%,每天可生產豆油約1100斤,日利潤1650元左右;兩斤半花生可以榨出1斤花生油,出油率約40%,每天可生產花生油約2500斤,日利潤2625元左右,總體算下來,預計每年可以為村集體增收25萬元。“村里有錢了,百姓的日子就更紅火了。”馮連增說。

  農民腰包“鼓”起來

  在尚店鎮司洼村,食用菌規模化種植已有近十年歷史。該村聯合企業把閑置庭院改造成了“菌菇小院”。

  去年,村里聯合福鑫家庭農場投資建設了6000平方米的綠色循環發展基地,專門發展平菇、黑木耳、冬蟲夏草等食用菌產業。對每年產生的近6萬畝植物秸稈、邊角料,10萬噸畜禽糞污進行綜合利用,制成菌種營養袋。車間每年產生的近1萬噸舊菌棒、廢料,可以作為大棚基土和肥料。

  菌棒制作、栽培和食用菌的分揀、采摘、日常管理等工作,都是由周邊村民完成的,祝維輝就是其中一個。“我現在一個月能掙到3900塊錢,工作不累還能照顧家,這都是以前不敢想的好事。”祝維輝說。據了解,跟祝維輝一樣在基地工作的有300余人,他們不用遠離家鄉就能賺到錢,老百姓都親切地將該菌種車間稱作“家門口的致富車間”。一年下來該基地可增加農民收入150萬元。

編輯:李明
審核:劉 飛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