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国产熟女高潮视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縣域 > 縣市區 >

占地更少 效益更高——中國蔬菜第一鎮的大棚更新故事

來源:聊城日報  2024-07-05 09:47:57
A+A-
分享

  ■ 本報記者 苑莘

  7月2日一早,“中國蔬菜第一鎮”莘縣十八里鋪鎮各個蔬菜市場,鮮翠欲滴的新鮮蔬菜打包裝箱,運往全國各地。“你們家的棚改建了嗎?”在市場經營者和種植戶之間的對話里,大棚更新改造成了熱詞。

  大棚更新改造并不是停留在語言上。金線河畔李屯村的120畝蔬菜基地,是該鎮唯一一處棚頂為竹結構的大棚基地,涉及大棚40余座。這里的改造工作已經列入日程,預計今年8月動工,屆時40余座大棚將全部改造提升為鋼結構,并加裝智能化設備。而前黃樓店村近150畝舊棚區的改造,目前已經動工。十八里鋪鎮是莘縣大棚蔬菜產業強鎮,2014年被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授予了“中國蔬菜第一鎮”榮譽稱號。去年以來,該鎮緊跟國家政策導向,在大棚改造提升工作上持續用力,推動設施農業提質增效。

  十八里鋪鎮開展大棚更新改造正當其時。20世紀90年代,該鎮群眾靠天吃飯,收入微薄,他們抓住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機遇期和窗口期,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發展產量更高、效益更好的大棚種植產業。從擁有全市第一個百棚村,到實現全鎮戶均一個棚的“萬棚鄉”,再到被授予“中國蔬菜第一鎮”稱號,該鎮干部群眾全身心投入設施農業,培育壯大了大棚蔬菜這一致富產業。如今該鎮500畝以上蔬菜示范基地達到10處,冬暖式蔬菜大棚、大拱棚超過3.6萬座,年蔬菜種植面積9萬畝以上,年產各類蔬菜9億斤以上。

  蔬菜大棚發展見效三十年,為實現農民增收、集體增富、產業增效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升級改造也迫在眉睫:該鎮部分大棚比較老舊,土地利用率低、生產效益差。圍繞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該鎮計劃推動大棚種植朝著智能化、數字化方向發展,從要數量向要質量過渡,從靠人工種植向靠技術增效轉變,以提高大棚利用效率和綜合生產能力,優化作物生長環境,減少病蟲害,提升農民效益。

  今年,十八里鋪鎮組織各村黨支部書記去周邊鄉鎮學習先進工作經驗,并去河南、河北等地進行實地學習考察。在各村廣泛發動,宣傳大棚改造提升的好處和優勢,宣傳黨委政府出臺的好政策,廣大農戶都表達了強烈的意愿。

  “按照‘流轉自愿、風險共擔’的原則,有意愿的農戶向村黨支部遞交申請。先后2次組織召開村民代表會議研究討論大棚建設思路,即流轉土地100畝,統一購置大棚建材,建設統一標準的鋼構大拱棚,安裝自動控溫、自動放風系統,加裝滴灌設備。大棚新建項目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流轉26戶50畝土地,第二階段流轉30余戶50畝土地,農戶以土地入股,收益后根據參股比例分紅。”該鎮高莊村黨支部書記李云彩介紹,目前,第一階段26戶農戶均已上交申請書,村莊已完成50畝土地的流轉工作,待玉米收割后,即啟動大棚建設。“10月左右完工投入使用后,農戶每年收益可提高到每畝3萬余元,能夠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增加農戶收入。”

  智能化提升、舊棚改造、新建基地、零星改建,多種形式的改造提升,推動了該鎮舊棚改造以點帶面,全面開花,全鎮上下掀起棚改熱潮。十八里鋪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孟廣達介紹,十八里鋪鎮將抓住金融賦能政策機遇,充分釋放政策紅利,引金融“活水”灌溉大棚改造提升“一池春水”,統籌發揮鎮黨建辦、農經站作用,確保棚改項目可行、人員可靠、風險可控,讓有意愿、有需求的農戶得到實實在在的資金支持。并對老舊大棚進行改造升級,讓農戶從費時費力的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種苗培育、行情把控、產業發展上來,不斷提高生產效率,改善農產品質量,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

編輯:李明
審核:劉 飛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