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凱
當國家層面倡導避免“內卷”,呼吁從低水平重復競爭中突圍,尋求高質量發展新路徑之際,小米YU7以一場現象級的市場表現,為這一戰略轉向提供了生動的注腳。YU7創紀錄訂單的背后,清晰折射出中國經濟破局“內卷”困境的關鍵路徑——與其把蛋糕切得更碎,不如沉心聚力,用創新之火烘烤出更大的“新蛋糕”。
端出“新蛋糕”,要著眼于生產切實提升生活品質、承載美好生活預期的“好產品”。從物質稀缺到豐盈的時代背景下,YU7現象并非消費者一時沖動,當智能座艙的流暢如隨身手機般自然,當扎實的續航里程足以打消里程焦慮,“開車變成享受”的體驗價值才是根本原因。消費者樂于為這些切實提升生活品質、承載美好生活預期的“好產品”掏腰包,正是中國經濟發展未來增長的底氣所在。
端出“新蛋糕”,要著眼于小米代表的“平臺型制造業”和生態化經營模式,這正是國家所倡導的新質生產力。我們可以看到,小米沒有為產品定很低的價格,YU7的定價是符合市場預期的,也是比較理性的,是靠產品力來推動的定價策略。小米的利潤來源也是多元化的,不是簡單的打價格戰賣車,而是在做生態化經營。從小米的發布會來看,紙巾盒、投影儀、手機、平板,還有在全球接入超過10億臺智能設備的“人車家全生態”,都會為經濟增長提供平穩而持續的動力。
端出“新蛋糕”,還要有面向全球的視野與雄心。筆者看到,不少電商從業工作者已著手研究怎樣幫小米鋪設海外渠道,將優質產能和創新成果推向更廣闊的天地。好產品讓全世界老百姓都能用上,那才是真正的中國“新蛋糕”。
說到底,YU7現象不只是賣了幾十萬臺車。它讓我們看到:當企業愿意沉下心搞技術,當產業鏈上下游擰成一股繩,當消費者愿意為“好產品”買單,經濟就有了往上走的勁兒。經濟好不好,從來不是看幾串數字,而是看樓下的飯館有沒有排隊,看我們普通人敢不敢為自己喜歡的東西花錢。YU7可能只是一個開始,但至少讓我們相信:只要有好產品、好產業、好預期,咱們的日子,就會越過越有盼頭。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