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江
60元就能換來一張“國際競賽”獲獎證書?據媒體報道,為全面評價學生的能力和表現,目前國內許多高校引入綜測排名制度,將其作為評優評先、獎助學金分配乃至保研資格的重要依據,而學生通過參加各類競賽得獎,就可以獲得綜測加分。近日,記者在社交平臺上看到不少分享自己拿國家獎學金、保送研究生的經驗帖,其分享的核心“秘訣”就在于——付費參加“水賽”。
所謂“水賽”,是指那些門檻低、規則模糊、獲獎率高、含金量低的競賽。這些競賽通常打著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旗號,實則以盈利為目的。它們通過松散的評審機制吸引大量學生參加,以此賺取報名費用。參賽者只需花費幾十元報名費,提交一份簡單的作品,甚至只是走個過場,就能輕輕松松獲獎,從而在綜測排名中獲得加分。
60元買下“國際競賽”獲獎證書,這樣的事情聽起來荒誕又諷刺,然而,這卻是對“水賽”亂象的真實描述。這樣的競賽不僅無法真正檢驗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反而助長了投機取巧、急功近利的風氣。在“水賽”的誘導下,一些學生可能會選擇放棄真正的學術追求和實踐鍛煉,轉而尋求走捷徑來獲取綜測加分,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個人成長,也背離了高等教育的初衷。
“水賽”之所以能在高校中蔓延,根源在于綜測評價體系的某些環節存在漏洞,使得一些不良機構得以渾水摸魚,甚至存在花錢買獎的現象。這不僅讓真正有價值的競賽蒙受不白之冤,也讓那些希望通過正當途徑提升綜測成績的學生感到不公。
因此,整治“水賽”亂象,維護高校綜測體系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已成為當務之急。一方面,高校應進一步完善綜測評價體系,建立更加科學、合理、公正的加分機制,確保只有真正具有含金量和價值的競賽才能被納入綜測加分范圍,同時加強對競賽信息的審核和公示,提高透明度,讓學生能夠清晰辨別競賽的真偽和含金量。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強對競賽市場的監管,建立黑名單制度,對違規舉辦“水賽”的機構進行嚴厲處罰,并公開曝光,形成有效的震懾力。
這里還需要強調一點,大學生自身也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拒絕參與“水賽”。畢竟,真正的榮譽和成長不是靠一張虛假的證書能夠換來,而是需要通過自身不懈努力才能最終贏得。
據《錢江晚報》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