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鞠圣嬌
11歲男孩馬路騎行被碾、男孩斗氣躺馬路家長離開被碾、多地報道青少年兒童暑假溺水……這個暑假,有很多關于青少年兒童安全的新聞刺激著人們的神經。我們在對青少年兒童進行安全教育的同時,也應該反思,是不是有些家長的安全意識相對薄弱,無法預估孩子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以至于造成危險發生?
避免危險,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到危險的地方去、不主動創造危險的環境,比如主動遠離危險的水域、遠離不安全交通行為等。然而,現實中卻有很多家長將孩子置于危險的境地,或者認為孩子大了,有了足夠的身體控制能力和應對技巧,面對危險能夠自行處理。還有的家長甚至鼓勵孩子嘗試不安全行為,美其名曰“對孩子進行鍛煉”,對于孩子的求助也置若罔聞,只鼓勵孩子向前,卻不會實地評估孩子遇到的危險。筆者就曾遇到過有家長讓小學生在小湄河濕地公園練習騎電動三輪車,雖然公園里人少,但孩子不熟練地控制著車子,依然讓人捏一把汗。萬一不小心三輪車發生側翻或者撞了其他人,又豈是一個“悔”字了得?
家長是孩子的監護人,應將孩子的安全問題放到首要位置。家長在評估環境是否安全時要實事求是,不能對孩子的應急處置能力抱有太高的期望,也不能過分相信自己的應急處置能力。比如,有些危險水域即便是有豐富游泳經驗的成年人,也可能會遭遇不測,更何況是經驗、身體反應能力更不足的孩子?還有些家長,情緒來了一上頭,或者想“治治”孩子,就忘記了孩子還處在潛在的危險中,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除了外面的危險,家庭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同樣值得警惕。有的家長將打火機、火柴、藥品、刀具、熱水壺等危險物品在家中任意放置,也不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還有的家長將年幼的孩子單獨留在家,導致孩子墜樓、玩火等意外事件發生。
當前,各級學校也在推進安全教育工作,有時老師們會發到群里要求家長與孩子一起學,也取得一定效果。但提升家長的安全意識任重道遠,只靠看視頻、簽告知書遠遠不夠,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比如社區可以組織親子安全教育、安全知識競賽等活動,邀請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同時提升家長的安全意識。只有家長真正從內心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才能筑牢孩子安全成長的防線。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