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宗鋒
日前,寧夏能源化工冶金通信工會舉行了“匠盟助企 向新而行”創新工作室聯盟揭牌儀式,222家煤礦、化工、電力、新能源、機械制造、通信等行業的創新工作室,以“抱團創新”的方式入駐,成立10家“創新聯盟”,為各行業高質量開展創新工作搭建起交流合作平臺。
無獨有偶,在山東,威海工匠學院聯盟日前成立,集聚企業、院校等各類資源建成的31家模式多樣、特色鮮明的工匠學院統一入盟。聯盟未來將統籌資源,有針對性開展優勢產業鏈培訓及產業鏈、行業技能競賽等工作,更好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事實上,蘇州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此前接受采訪時就提到,抱團建立創新聯合體,可有效整合各類創新資源,實現聚沙成塔、握指成拳,是蘇州推動產業技術創新的法寶。
以前“抱團取暖”,是要聚合能量熬過苦日子。現在“抱團創新”,則是要協同轉型過上好日子。尤其是對傳統產業來說,企業單打獨斗搞創新,往往面臨投入不足、技術瓶頸、人才短缺等諸多難題,“輕舟”難過萬重山。融入創新聯合體等共享平臺,公平、便利獲取創新資源,加大行業共性技術供給,有助于提高整個行業的協同創新能力和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產業創新發展。
近年來,我市加大力度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著力破解產業結構不優、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在鋼管、鑄造、交通安全設施、電纜等多個產業的提質升級舉措中,都強調要與科研機構、應用企業、行業協會等深度融合,打造技術創新體系或全產業鏈研發平臺,破解“卡脖子”難題,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
把這些舉措落實落細,加速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一方面,要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企業主觀能動性,鼓勵引導各類企業加強創新平臺建設,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地方也要著眼長遠,適度超前布局,科學精準研判,強化要素保障,積極主動為企業整合創新政策資源,協調解決企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實現企業創新聯動,進而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