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穎
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
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接見第33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全體成員時指出,“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相輔相成,希望大家進一步提升競技體育綜合實力,帶動全民健身、青少年體育蓬勃開展,為建設體育強國再立新功”。
人人健康,人人幸福,是時代的呼喚,是群眾的期盼,也是提升市民健康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民健身工作,大力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體育事業,成功舉辦第一屆全國全民健身大賽(華東區)霹靂舞比賽、環東昌湖半程馬拉松賽等一系列賽事,以體育賦能、用賽事發力,寫好全民健身“大文章”。在東昌湖畔晨跑、在徒駭河邊舞龍、在聊城公園里打太極拳、在奧森體育館內打球……蓬勃開展的全民健身活動,讓這座城市處處洋溢著激情與活力,推動城市能級“更上層樓”。
體育之于一座城市,作用既在于帶動全民健身、青少年體育蓬勃開展,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又不僅僅局限于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今天的中國,體育運動已經成為城市形象的重要載體之一,也是展現城市軟實力的關鍵要素之一。那些體育設施更為完備、市民運動生活更為豐富的城市,往往也是經濟社會發展更有朝氣、更為活躍的地方。
“去哪兒健身”是人們十分關注的話題,也是推進全民健身的基礎。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共有體育場地459.27萬個,體育場地面積40.71億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89平方米。為解決好群眾“去哪兒健身”的難題,我市制定了《聊城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堅持服務群眾、貼近生活、重在建設、多辦實事,努力提高公共體育服務水平,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全民健身發展新格局。建設好群眾身邊的多層次多樣化健身圈,更加合理地配置健身設施,讓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資源隨著人轉、跟著人走,極大激發了群眾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
體育運動與賽事經濟相輔相成,從直接拉動運動裝備及相關文化產品消費,到輻射交通、餐飲、旅游等消費場域;從積累一批功能完備的基礎設施,到創造一批可持續利用的人文成果,賽事的溢出效應日益顯著。近年來,我市聚力找準體育精神和文化自信的契合點、文旅產業和體育產業的契合點、文體旅消費的契合點,進一步豐富文體旅融合的產品和服務供給,以豐富多彩的體育賽事活動為重點,促進體育與文化、旅游、康養等業態融合發展,為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厚植基礎,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俗話說:“靠醫靠藥,不如鍛煉見效。”近年來,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提升,尤其是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全民健身理念入心入腦,主動健身、科學健身日益成為人們的自覺選擇,加入健身隊伍的人群越來越多,跳廣場舞、做健身操、打太極拳、跑步騎行……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無論在公園、社區還是體育場、健身房,健身鍛煉的人隨處可見,見證著政府為增進民生福祉付出的努力。
激發城市活力,引領全民健身。蓬勃開展的全民健身運動成了日常生活中最美的風景線,讓聊城人精氣神滿滿、幸福感滿滿,不斷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讓群眾共享體育事業發展成果,讓更多人在家門口健身、在更專業的場地中鍛煉、在與大自然的親近中放松身心,讓體育魅力不斷轉化為城市的發展活力、全民健身的強勁動力,推動城市不斷“向上生長”。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