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雅檀
據報道,近年來,智能家電發展迅速,但很多產品的功能并不實用,有些甚至是強行智能。不少消費者表示,廠家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增強基礎功能上。
如今,不管小件大件,似乎只要是家用電器,廠商就必須給產品配上智能功能。不少家電甚至取消了實體按鍵,消費者必須在手機上下載對應App,匹配設備后才能使用。智能家電功能臃腫則到了十分離譜的程度。比如,有的冰箱配備了屏幕,宣稱可以讓用戶聽歌追劇刷視頻;有的智能馬桶自帶AI語音功能,上廁所時自動配樂,還能從門外開蓋;有的智能抽油煙機配備大屏和手勢功能……實際使用起來,或大屏利用率低,或手勢靈敏度低,不僅功能相當雞肋,更因為聽不懂指令讓用戶啼笑皆非。
家電應以實用為第一設計目標,人工智能不必步步逞“能”。相信大多數用戶不會用冰箱上的電子屏娛樂,一個馬桶也沒必要添加那么多稀奇古怪的功能。電動牙刷要打開App才能啟動,更是匪夷所思。消費者買家電,要下載應用程序,還要注冊賬號,手機里要存十幾甚至二十幾個App。平時想操控某個設備,要想半天才能確認哪個是對應程序,不同的設備還要記住不同的操控邏輯。萬一換手機或者更換路由器,只能把所有產品重新配對一次。其實,智能電器的很多功能基本沒用,對老年用戶尤其不友好。
智能家電太過“智能”,根源是廠商的“智商”有硬傷。表面是“智”,核心在“商”。打上智能標簽,家電自然可以賣得更貴,品牌溢價自然更高;有自己獨立的生態體系,也能增加產品競爭力。在商業利益驅動下,廠商壘砌數字高墻,缺少實現互聯互通的意愿,消費者只能被迫接受。今年7月,工信部發布《移動互聯網+智能家居系統 跨平臺接入認證技術要求》,引導行業提升各設備之間的兼容性,實現較大范圍的互聯互通。這是從用戶的利益出發,也是為了行業的良性發展。
智能家電是為了便利消費者,各自為戰不是行業發展正道。無用的功能、數字孤島式的發展思路早就該“卸載”了。據《北京晚報》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