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宗鋒
能吃能住能康養,有游有購更有娛。端午節期間,在東阿縣舉行的2024山東(東阿)中醫藥文化旅游體驗周系列活動,上接天線、下接地氣,銜接文化、旅游、消費產業發展等多個方面。不但促進了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對于其他文化載體推動文化“兩創”也具有借鑒意義。對于我市推動鄉村振興,尤其是做好土特產文章,同樣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立足“土”,體現“特”,做好“產”,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土特產就能創造大效益。不過,具體到落實,哪一個環節都不容易。
近年來,我市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著力在培育土特產上塑優勢、謀實招,“聊·勝一籌!”“聊城新三寶”等品牌越擦越亮。但對照高質量發展要求,產業大而不強、產品特而不優、現代化程度不高、市場競爭力不足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破解這些難題,需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下足繡花功夫。
對土特產的梳理篩選,需要考慮成色和門檻。要跳出農業看農業,跳出本地看本地,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大盤子”里觀照自身,尋找立足點。不僅如此,培優品種需要科技加持,提升品質需要質量管控,打造品牌需要策劃營銷,而推動產加銷貫通、農文旅融合,更需要政企聯手、部門協同、群策群力。這中間,尤其需要發揮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作用,打通“痛點”“堵點”。
人才隊伍建設、企業融資、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產品質量管控和品牌打造等,都需要有為政府樹立戰略思維、全局思維,通過精準高效的政策引導,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充分挖掘生產、加工、物流、營銷、服務等全產業鏈價值。
立足本地特色資源,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和市場規律,因地制宜培育發展土特產,需要企業家靜下心來謀劃,沉下心來打磨,不急功近利,不一哄而上,使培育的土特產特色鮮明、質量可靠,打得贏、叫得響、有“錢”景,讓農民更快增收致富,進而形成長久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一方水土一方味。土特產的市場足夠大卻也足夠挑剔,只有真正做到特而優、特而美、特而強,才能占據一席之地。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