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英東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近日,一則美食“移栽”失敗案例,令人唏噓:據媒體報道,濟南的劉先生花兩萬元去甘肅學藝,投入二三十萬元開了一家“甘肅麻辣燙”店,開業僅18天便關門。
從淄博燒烤到甘肅天水麻辣燙,近幾年,“網紅”美食層出不窮,引來不少人跟風開店、異地經營。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網紅”美食的熱度散去,食客們嘗鮮之后便不再回頭,只留下店主在風中凌亂,不知何去何從。
我們不禁要問,所謂美食,它究竟“美”在哪兒呢?泱泱中華,地大物博。中華民族有著歷史悠久的美食文化,在長期的演變中形成了種類豐富、具有鮮明地方風味特色的“八大菜系”。煎炒烹炸,做法各異;咸辣酸甜,滋味不同。中華美食之美,美在天南地北的氣候差異,美在不同地域的特色物產,更美在當地人民的風俗習慣。
“移栽”的美食,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缺乏生存、生長的根基。每一種地方特色美食,都是當地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根據當地的氣候、物產、風俗習慣等因素,創造出來的獨特風味。這種風味,既是一種味覺上的享受,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表達。
當我們品嘗一道美食時,我們其實是在品味一種文化,感受一種歷史的積淀。我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食材的味道,更是當地人民的智慧和情感。這種情感,是無法被簡單地復制和移植的。那些跟風開店、異地經營的店主,往往只看到了“網紅”美食的爆火,而忽略了美食背后的文化和歷史;只簡單地模仿了食材做法,卻無法復制出當地人民的風土人情和獨特風味。這樣的美食,雖然看起來和原版很像,卻缺了那份真正的美。形似而神不似的“移栽”美食當休矣!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