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英東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對直播帶貨明確前提和底線:直播帶貨必須說清楚“誰在帶貨”“帶誰的貨”,明確主播、直播間和平臺“人人有責”。筆者為這一做法叫好。因為,只有加以規范,才能讓直播帶貨走得更加長遠。
近年來,直播帶貨以其創新的消費場景和豐富的商品供給,改變了人們的購物習慣,有力地推動了消費市場的繁榮與發展。然而,隨著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大,直播帶貨中的一些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成為制約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誰在帶貨”“帶誰的貨”看似簡單的問題,實則直指直播帶貨中的關鍵環節,即商品的信息透明度與責任歸屬。在快節奏的直播氛圍中,主播一句“1、2、3,上鏈接”“一秒搶購”,往往使消費者在沖動之下下單購買,而對商品的具體信息、售后服務等問題卻知之甚少。這種信息的不對稱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也為消費糾紛埋下了隱患。因此,明確商品生產者、銷售者及直播平臺各自的責任,確保商品信息全面、準確、及時地傳遞給消費者,是保障消費者權益、構建誠信消費環境的基礎。
一方面,主播作為商品推介的核心角色,應對其推薦的商品負有嚴格的審核責任,確保產品質量合格、描述真實。另一方面,直播間和平臺作為交易的載體,應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公示商品的詳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生產者、產地、規格、材質、價格、售后服務等,并確保消費者在購買過程中能夠方便查詢和追溯。
直播帶貨作為一種新興業態,其健康發展離不開政府、市場和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協同治理。政府應以問題為導向,出臺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直播帶貨設定清晰的行為邊界,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形成強有力的法治威懾。同時,加強與平臺企業的溝通協作,推動建立行業自律組織,引導行業自我約束、自我規范。
實現直播帶貨的長期穩健發展,必須堅持以誠信為底色,強化信息披露,規范營銷行為,強化平臺責任,同時推動政府、市場、社會多方協同共治,共同營造一個讓消費者放心消費的良好環境。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