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英東
春節,是個象征著團圓和喜慶的節日,飯桌上的美食琳瑯滿目,象征著豐饒與富足。然而,在這份喜慶祥和的背后,餐飲浪費這一現象卻猶如一道醒目的瘡疤,令人觸目驚心。
春節期間,家庭聚餐、朋友宴請頻繁,有的人為了彰顯熱情好客或面子消費,盲目追求菜肴的豐富多樣,往往造成大量食物剩余,而在一些酒店、餐館,年夜飯預訂量過剩,讓“盛宴”變成了“剩宴”,既造成了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也助長了一種不健康的消費觀念。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新時代綠色發展理念的核心要義。餐飲浪費更為深遠的影響在于,這種過度消費的習慣對年輕一代價值觀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負面影響。當年輕一代對珍惜食物、節約資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就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春節餐桌上的浪費現象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在消費觀念、生活習慣乃至價值取向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面對這場舌尖上的“剩宴”,我們不僅要追問為何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仍無法擺脫揮霍浪費的陋習?
春節的餐桌上,不應只有豐盛的菜肴,更應有節約的智慧。這就需要我們深入思考如何通過制度引導、教育宣傳及個人自覺等多種方式,重塑健康理性的飲食文化和消費模式,讓“光盤行動”深入人心,讓每一頓團圓飯都回歸親情和感恩的本質,而非淪為虛榮和浪費的秀場。
為了解決餐飲浪費問題,我們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餐飲浪費問題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另一方面,引導個人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避免盲目攀比和過度消費。同時,餐飲企業也應該承擔起社會責任,推出適量、健康的菜品,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