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趙琦
一元復始千帆競發,萬象更新百舸爭流。今年市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深耕“三農”、市域協調發展、保障民生等方面的表述引起了代表委員的高度關注,大家紛紛建言獻策,助力城市、鄉村朝著更加高品質、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深耕“三農”沃土 建設農業強市
2023年,我市以“攻堅突破、全面提升”為主題,開創聊城“三農”工作新局面,全力以赴向全面建設農業強市進軍。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堅定不移深耕“三農”,加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壯大現代農業,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快集成適用技術推廣應用,支持茌平信發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全國設施農業示范基地。
茌平信發現代農業產業園是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園區通過建設一體化智慧管控平臺,實現了大棚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土壤狀況等多項指標的動態平衡。
莘縣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新增耕地3.4萬畝,建成“噸半糧”示范區4.14萬畝,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累計創建省市縣和美鄉村397個,創建省級農業產業強鎮2個、省級鄉土產業名品村16個。
成績亮眼,展望未來。2024年,我市將在壯大現代農業、建設和美鄉村、改善農民生活等方面下足功夫,繼續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努力推進農業強市建設,探索打造具有平原特色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提升城市能級 增強聚集吸引力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像愛惜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持續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加強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擦亮歷史文化名城“金名片”,打造獨具特色的“兩河明珠”城市。
1月12日,在政府工作報告分組審議中,聊城市副市長、臨清市委書記劉培國介紹,臨清將塑強文旅優勢,堅持“無策劃不旅游”。以產業理念抓文旅融合,高質量建設文創產業園、元運河歷史文化街區等文旅項目,高水平策劃“春夏秋冬游臨清”等文旅活動,切實把文旅興市作為長遠之計緊緊抓在手上。
持續改善民生 提高生活品質
優化公共服務是“持之以恒改善民生,努力提高群眾生活品質”中的重要一環。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支持聊城職業技術學院爭創全國特色高水平學校和高水平專業群,積極籌建聊城科技職業學院。”1月12日,市政協委員孫劍表示,“作為一名聊職思政課教師,我會發揮紅色文化研究院的資源和優勢,不斷弘揚孔繁森精神,開展特色育人工程,賡續紅色血脈,培育時代新人。”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加快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啟動新一輪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支持東阿創建全國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先行區。
東阿縣將繼續以爭創全國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先行區為引領,聚焦阿膠及阿膠+、生物醫藥兩個百億產業集群,聚力打造魯西大健康產業高地。
兜牢民生底線,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培育旅居養老、健康養老等新業態;繁榮文體事業,建好用活文體場館設施,豐富“一縣一品”全民健身品牌……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我市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聊城實踐新篇章。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