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穎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從古至今,中國人對食物的熱愛似乎被刻在了骨子里:街坊鄰居相遇,通常要問上一句:“您吃了嗎?”然而,有些時候人們難免遇到一個與之相伴的麻煩:病從口入。
食品安全始終是我們重點關注的問題。隨著時代發展,食品種類愈加繁多,人們在享受生活的同時,一些地方的食品安全狀況卻不容樂觀,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似乎在一次又一次挑戰社會大眾的底線,大家不禁發問:我們還能吃什么?
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各有關部門都格外重視食品安全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全面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堅持以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增強食品安全監管統一性和專業性,切實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水平。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堅持“四個最嚴”,進一步壓緊壓實責任,創新監管方式,加大監管力度,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嚴懲重處,引導企業切實擔負起保障食品安全的首責和主責。
為了讓食品安全到“胃”,今年我市也推動了一個“大動作”。持續健全分層分級精準防控、末端發力、終端見效工作機制,推動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組織市、縣、鄉、村過萬名包保干部,每季度對全市食品生產經營主體開展督導,相當于對7萬余戶食品生產經營主體逐一過“篩子”,當場指出問題所在,并抓好問題整改。國務院食安辦有關領導同志到我市督查調研時給予了充分肯定。
怎樣把食品安全的相關規定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我市先后制定了《食品安全工作約談暫行辦法》《食品安全重大事項督促落實辦法》,建立了食品安全“兩書一函”制度,并且最近及時修訂了《聊城市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辦法》。這一辦法明確規定通過食品安全滿意度測評、抽檢監測等開展食品安全狀況評價,充分體現評價的客觀性,從而傳導了對經營主體和監督主體的壓力;對評議發現的問題,及時通報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屬開發區管委會,限期整改。這為系統性推進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又一制度遵循。
有了制度保障,重要的是執行好、落實好。食品安全不能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文件中,關鍵是要在每一個食品生產和經營的環節都要堅持安全第一。在這其中,需要雙管齊下:
首先,需要加強誠信教育,激發廣大食品生產者尚德守法的內生動力,不做黑心買賣。為此,要推動社會公德、個人品德、誠信道德教育常態化,讓尚德守法成為食品生產經營者內化于心、見諸行動的基本準則,自覺履行生產經營主體責任。
其次,需要強化監督治理,增強守法的外部約束。監管部門要堅決嚴格執法,對那些利欲熏心、挑戰道德和良知底線的不法分子,重拳出擊、嚴厲打擊,讓失德敗德行為受到法律的應有制裁,切實維護法治誠信、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秩序,支持群眾監督、輿論監督,讓不法分子如過街老鼠無處藏身。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