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趙艷君
12月18日,正午時分,陽光正暖。陽谷縣博濟橋街道蘇樓村的口袋公園里,原本坐著聊家常的幾位老人,陸續站起身,相互擺擺手各自離開,準備回家吃飯。離開時,幾位老朋友依然像往常一樣,又約好了午飯后再碰面的時間。
“原來這里是一個廢舊坑塘,徐書記來了之后,先是在坑塘四周種了樹,現在又改造成了一個小公園。我們沒事就來坐會兒,拉會呱兒,城里面有的公園,我們村里也有了。”68歲的村民蘇紅星樂呵呵地說。
老人口中的“徐書記”,就是山東省衛生健康委派駐村里的第一書記徐曉斌,再過一個月,徐曉斌進村剛好一年。他說,11個月的時間,他從省直機關走進田間地頭、尋常農家,深刻感受到了“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這句話的內涵,也正是在這段時間,他竭盡全力將一個“臟亂差”的落后小村莊,慢慢變成一個“綠富美”的美麗大庭院。
“最初來到這里,內心的感受比較復雜。有意外,也有心酸。和很多村子一樣,村里的年輕人普遍外出務工,留守的農戶也基本以農耕為主,想要發展好,難度非常大。”徐曉斌說,村子共有240余戶、800余人,剛進村時,他總結了村里的“四大差”,即路面破損,村民出行環境差;資源匱乏,產業發展差;村中坑塘缺乏治理,村民生活環境差;“大隊部”年久失修,辦公場所差。
問題找到了,那就想方設法各個擊破。
村里的那條主干道,每次下雨過后,都會嚴重積水,村民往返都要涉水而行。今年8月份,徐曉斌終于集中力量,在上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對這條長1100米的道路進行了重新修繕,解決了村民的出行問題。“從此之后,再走這條路,雨天不再一腳水,晴天不再一身土,它從一條坑洼不平的疙瘩路,變成了村里的一條景觀大道。”村里外出務工返鄉的年輕人張小蝶俏皮地說。
就這樣,徐曉斌又利用省銜接資金在村里建設了產業倉儲大棚、兩處“口袋公園”,順便對村里那處廢舊坑塘進行了徹底治理,如今,這兩處公園已成為村民休閑、娛樂、健身的好去處。
“在上級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我們的村委會辦公大院和辦公用房也得到修繕,大大改善了大家的辦公環境。”徐曉斌說,2024年已接近尾聲,新的一年很快到來,對于明年,他已經有了非常明確的規劃,“接下來,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要在主干道安裝28盞太陽能路燈,還要鋪設下水道和花磚。倉儲大棚建成后,要進行分租和用于當地優質產品展示,盡量保證每年給村集體帶來3萬元左右的收益。此外,還要購置代加工衛生紙機械用于發展產業……”
“新年新氣象,希望我們的這些規劃,能早日成為現實,希望我們的村子越來越美,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每個人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徐曉斌用一句樸實而又真誠的話語,訴說著自己的新年心愿。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