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張目倫
本報通訊員 王良全 崔紫榮
“你看這個數字養殖小程序,可以清晰看到每個雞舍的溫度、負壓、通風、飲水量、耗料等數據,能實現在線監測和精準控制。”11月11日,在高唐縣清平鎮龍騰畜禽養殖合作社控制室內,負責人劉士民在手機上查看每個雞舍的情況。
走進合作社的智能化養殖場,標準化的雞舍干凈整潔、毫無異味,內部溫度被控制在21℃左右。飼料和水自動傳送,糞便與雞蛋由流水線設備分別收集,籠底整齊排列的雞蛋通過傳送帶源源不斷地送往蛋庫。蛋庫內的工人們則忙著分揀、裝箱、銷往全國各地。在與雞舍隔離的控制室內,安裝了環境控制系統,配上“智慧大腦”,在手機上還有配套小程序,可以集成整棟雞舍的各項數據,實現自動供水、添料、調溫、集蛋,飼養全流程智能化,1個人就可管理10萬只蛋雞,不僅能節約大量人力物力,還能為蛋雞提供更優的生長環境。“從最初的肉雞養殖,到現在的蛋雞養殖,從全部人工操作到智能化養殖,科技賦能養殖,在我眼中逐步具象化。”劉士民說。
這套設備非常智能,幾乎不用人工。但記者發現,把雞蛋從傳送帶放到箱子里這一環節,卻是人工操作。“通過設備把雞蛋收集起來,應該不難吧?”對此疑問,劉士民笑了:“這個過程完全可以實現自動化,但我沒有這樣做,原因是現在雇的10個人,都是本村的鄰居,目前他們每人一個月能掙3000元錢左右。我如果花十幾萬元上一套智能設備,然后這些人都失業了,你說劃不劃算呢?另外,養殖場里有人忙活著,我感覺很有活力。”
劉士民回憶道,從濰坊畜牧獸醫學院畢業后,他去東營做了幾年生豬養殖的生意,2011年回到高唐發展。當時,全縣肉雞的養殖規模在40萬到50萬只,他養了10萬只。兩年時間賺了一兩百萬元后,他回到清平鎮黑老村蓋了養殖棚,建設了養殖場,成立了龍騰畜禽養殖合作社。
據了解,龍騰畜禽養殖合作社主要從事畜禽養殖及鮮蛋零售批發,2023年起投資1億元建設蛋雞養殖項目,新建4棟現代智能化蛋雞舍,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存欄100萬只蛋雞,年銷售額達2億元,目前,兩棟雞舍已建成投產。該項目通過村企合作的方式增加集體收入,并帶動周邊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增加了農民收入,探索出一條服務“三農”、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是清平鎮鄉村產業振興的品牌。
隨著合作社的發展漸漸步入正軌,劉士民有了明確的“路線圖”:“我們將以蛋雞養殖場為依托,積極延伸產業鏈,引進自動化飼料加工設備,降低飼養成本。此外,合作社規劃建設有機肥加工項目,將雞場糞污變廢為寶,提升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