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呂曉磊 通訊員 朱紅光) “我們西胡村堅持走‘兩河之約’鄉村振興之路,通過與商博瑞等多家企業成功‘聯姻’,擴大了生產規模,帶動了產業發展,每年能夠為集體增加10萬元的收入。”11月11日,臨清市新華路街道西胡村網格黨支部書記丁愛剛高興地說。
為解決“兩河之約”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可持續發展動力不足等關鍵問題,新華路街道分類施策、突出重點、補齊短板、展現特色,以組織優勢賦能“兩河之約”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
新華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趙明智表示,“兩河之約”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是一盤大棋,所以街道采取了三步走的辦法,“抓機制,建平臺,促產業,這樣一來,不僅這盤棋活了,經濟也活了。”為迅速提升工作效能,新華路街道從機制入手,成立了“兩河之約”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功能性黨委,明確了13項78條工作清單,25名科級干部全部幫包到村。
“新機制非常有效果,目前已完成承諾事項113條,每條事項都經受了檢查的考驗和群眾的認可,所以,我們緊接著就邁出了第二步——建平臺,錘煉隊伍。”趙明智說,為使干部隊伍得到真正的錘煉,新華路街道依托街道黨工委黨校和5處現場教學點,開展了系統的“鄉村振興集中培訓”。
在新華路街道周三里村,綠油油的蔬菜一眼望不到邊。“我們村本來屬于比較落后的村。在擂臺比武活動中,我們確定了支柱產業就是搞蔬菜種植,村“兩委”就是為群眾做服務工作。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提高了生產能力,今年上半年效益就增加了30%。”談到“擂臺比武”,村黨支部書記秦仲琦頗有感觸。
鄉村振興要靠產業,新華路街道的第三步棋就是緊抓支柱產業,對此,街道構建了“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特色產業發展格局。按照“一村一策、一坑一品”的原則,發展坑塘經濟,打造符合地域特色的生態型坑塘11個、經濟型坑塘29個,累計養殖面積達到359畝。
據介紹,除了養殖業,新華路街道還在刁莊村、東胡村、作西店村黨組織領辦的合作社實施了種植貸,分別申報辦理規模種植貸470萬元,成功實現大田托管5104畝,預計年底可為集體分紅25萬元。
“目前,在‘兩河之約’示范片區內,一個黨建、產業、文化、生態深度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示范片區雛形初現。”新華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朱亮說。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