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軍豪
本報通訊員 劉明明
眼下,茌平區的圓鈴大棗進入收獲季。在肖家莊鎮許莊村的千畝中國圓鈴大棗生態園內,一顆顆圓潤飽滿、色澤瑩潤的圓鈴大棗壓彎枝頭,宛如璀璨的寶石鑲嵌在綠葉之間,青中泛白,白里透紅,棗香滿園。
村民許占樓承包了80畝棗園。今年,在技術員的指導下,他不斷加大科學管理力度,嚴格落實澆水、追肥、修剪等各項管理要求。眼下大棗喜獲豐收,每畝產量達到了600公斤。今年的大棗不僅產量高,品質也比往年好,這讓許占樓十分高興。
“今年大棗的品質較往年有明顯提升,特級、一級、二級的比例比往年要高,再經過統一包裝銷售,‘棗頭’能賣到24元一公斤。”9月23日,許占樓手上不停地打棗拾棗,嘴里炫耀著今年的豐收成果。
圓鈴大棗,個大皮薄、核小肉厚、形似圓鈴,具有多種藥用價值,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在茌平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位于黃河故道的許莊村是圓鈴大棗核心種植區。然而,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受市場等因素影響,大棗價格長期低位徘徊,這一獨具風味的特色農產品賣不上價錢。
變化要從棗鄉新村的成立說起。2021年,8個有大棗產業基礎的周邊村聯合成立棗鄉新村,定下了“棗+”發展計劃,不僅提升棗價,還挖掘棗文化,發展特色“棗文旅”。
“新村成立前,各村各自為戰,許莊村有5000多棵百年棗樹,朱樓村有2個加工企業,班莊村有自建的冷庫……大棗產業看起來攤子不小,但其實一直不溫不火。”棗鄉新村鄉村振興聯絡員劉超說,“新村成立后,這些資源都被整合起來,成為我們發展‘棗+’計劃最厚的家底。”
隨即,新村黨委領辦了“棗鄉家園農業專業合作社”,通過“新村黨委+合作社+農戶+企業”模式,對圓鈴大棗產業進行市場化運作。合作社加強對社員在剪枝、除草、施肥、打藥、環剝等多個工序的技術指導,申請了“棗田公社”圓鈴大棗品牌,更新了深加工設備,開發了凍鮮棗、烏棗、干紅棗、棗酒、棗芽茶、棗花蜂蜜等15種產品,引入了電商企業……
一系列的動作讓圓鈴大棗的品牌越來越響,零售價格從每公斤4—6元漲到16—24元,棗農收益翻番,承包地的價格由600元/畝提高到1200元/畝。去年,棗鄉新村大棗產業銷售收入達960萬元,比新村成立前翻了3倍多。
奔著“棗+”計劃目標,肖家莊鎮還重點建設了大棗博覽館、露營地、房車營地等文旅項目,初步建成“采摘+露營”“旅游+科普”“研學+體驗”“直播+銷售”等多條旅游路線。
“從9月21日到10月7日,我們這里要承接20個旅行團,每個團大約50人。大家既能到林間摘大棗刨花生挖地瓜,又能參觀大棗博覽館,還可到瓦爾登大食堂露營野炊。”劉超說,只要大家抱團發展,相信傳承千年的圓鈴大棗會長得更好,產業能做得更大,“錢”景越來越好。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