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趙宗鋒) “這次調研讓我大開眼界,如果聊城這種訂單作業服務模式能夠在全省乃至全國推廣,那我的父母就不用一年到頭在農田里辛苦了。”8月25日,談到前幾天作為山東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學院“耕讀糧語”暑期社會實踐團成員前往聊城市開展社會調查的經歷,該學院教育專業學生危佳琪感慨萬千。
8月19日,暑期社會實踐團一行6人來到聊城,深入山東聯盟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臨清運營中心、聊城市潤發農機專業合作社,實地了解當前糧食生產現狀,向當地農民請教農業種植、土地流轉模式等問題。
作為糧食生產大市,聊城市近年來在糧食生產和農業增產增收等方面進行了諸多有效探索。其中,農業合作社“托管式”服務模式受到廣大農戶的歡迎。在聊城市潤發農機專業合作社,副社長馬元濟帶領實踐團一行參觀了項目展示廳、農機倉庫等,介紹了合作社正在探索實行的“一條龍”訂單作業服務。
馬元濟給實踐團師生算了一筆賬,合作社的訂單作業模式沒有改變家庭承包地的經營權和流轉權,農戶把從播種到收獲的糧食種植全過程全部委托給合作社,只需向合作社支付每畝約680元的托管費,生產所得全部歸農戶所有。這個托管費用要比農戶自己耕種成本低100元左右。而合作社通過無人機飛防植保、機械化作業、廠家直購農藥化肥等措施,可以將生產成本壓縮至每畝650元左右,加上政府相關補貼,從而獲得收益。如此一來,農戶和合作社能實現“雙贏”。
“帶機入社”的農機主危秀軍向實踐團師生介紹了合作社運行的具體經驗。合作社不僅有各種大型農機設備和無人機等,還可以廣泛吸收有農機設備的散戶“帶機入社”一起發展,既增強了合作社的整體實力,也保障了農機戶的切身利益。
“這種模式如果能推廣,農民完全可以通過購買合作社的服務,坐等糧食收成。空余時間還能做點其他副業來發家致富。”危佳琪說。
在實踐團指導老師——山東體育學院副教授段亮看來,聊城市推廣的這種訂單作業服務模式,充分尊重了農戶的土地經營權和流轉權,也讓農戶能夠放心大膽地參與到農業生產經營模式的改革中,充分體現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有關精神。他表示,這樣一次社會實踐,對于學生們的觸動很大,讓大家更直觀了解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的辯證關系,更深刻理解了黨和政府對于農業、農村、農民的方針政策。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