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學
“我們現在提出并加速建立農場、驢場、蟲場‘三場聯動’模式,在降本、提質、品牌三個方面實現突破,向生態循環閉環圈生產邁進。”8月20日,“齊魯鄉村之星”、山東省鄉村振興“百名優秀女農人”——東阿縣青源家庭農場總經理張青說。
青源家庭農場,位于東阿縣牛角店鎮,北臨濟聊一級公路,南臨黃河森林公園。自2003年購買拖拉機、農機具為本村及周邊村民提供農機技術服務開始,張青在為農服務的路上就再也沒有停止過。
小時候的張青,吃了很多苦,她看到農民的不易,決心做出改變。2003年,張青開始為本村及周邊村民提供農機技術服務,經過幾年的滾動發展,張青的農業機械規模不斷擴大,擁有各種型號的收割機、拖拉機、打藥機、無人機、秸稈粉碎機、重工鏟車、旋耕機等30余臺(套)。張青無微不至的服務得到了鄉親們的認可。在村民們的支持下,2005年開始,張青流轉了1200畝土地。“我們采用生態循環智慧化技術,1200畝地可實現1800畝的價值。”張青說。
2022年,農場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張青把1200畝土地全部拿出來發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為“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作出了自己的貢獻。農場追求生態循環農業,按照高產量、高質量、高效益的發展思路,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高度統一,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張青介紹,多年的實踐證明,種養結合是種植與養殖協同發展、優勢互補的好模式。農場購置青儲機,充分利用農場及周邊群眾的種植秸稈,進行加工、青儲發酵后成為飼料,在增加農戶收入的同時,也解決了秸稈焚燒污染問題。畜禽糞便作為肥料對土壤進行修復,增加了土地的有機質,提高了糧食的產量和質量,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2021年12月,張青參加山東農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的培訓班,認識了山東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的劉玉升教授,在聽了劉玉升教授“蟲振農業、蟲振經濟”的課程后,張青非常激動,她認為,劉玉升教授研究的課題對解決自己農場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用廢棄物養殖環保昆蟲,經過昆蟲過腹產生的蟲砂作為有機肥料,這種三結合模式,既減少了化肥、農藥的用量,還提高了作物的品質。”張青決定在農場推廣“以蟲治蟲”新型農業種植模式,減少農藥使用量。2022年9月,張青投資新建了溫室大棚,利用農場廢棄物養殖昆蟲,用昆蟲的蟲砂改良土壤。2024年6月,“劉玉升教授農場實驗室”在青源家庭農場掛牌,形成了秸稈養驢、驢糞養蟲、蟲砂養土的生態養殖新模式。
目前,青源家庭農場已發展成一家集土地流轉、農機服務、植保服務、黑毛驢養殖繁育、生態農業觀光、旅游產品開發于一體的綜合性民營企業。2021年2月,以張青養驢故事為原型的扶貧題材電影《初心照黃河》在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播出,成為聊城市第一部在央視播出的電影,并被國家數字節目管理中心確定為“脫貧攻堅”重點推薦電影。青源家庭農場成為該電影的主要拍攝場地之一,一時間在當地傳為佳話。
生產經營中,張青越來越感到自己知識的不足。“為了更好地推動農業發展,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學識和認知水平,以實現個人快速成長。”張青說。2022年,張青被評為山東省2022年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學習標兵。2023年,已經50歲的張青,參加了成人高考,并被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錄取。2024年,張青參加了萬名學子入萬鄉活動,申請建設了一個“鄉村振興驛站”。一個個榮譽見證了張青的勤奮努力和責任擔當。張青先后被評為“齊魯鄉村之星”、聊城市“最美種糧大戶”等。青源家庭農場被評為省驢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規模化養殖示范基地。
張青表示,下一步,農場要繼續走好糧食種植規模化的路子,繼續提升經營水平和科學種植水平,通過種植業、養殖業和轉化產業,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循環利用,把農場打造成為“四物資源互動、種養轉三結合”生態循環模式示范農場。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