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蘇查看金蟬卵枝。 ■ 張目倫
■ 本報記者 張目倫 本報通訊員 牛貴葆
8月25日,雖已出伏,但天氣仍十分悶熱。在莘縣大王寨鎮楊莊村“莘林生物”金蟬養殖基地,負責人夏祥利正在林場里巡查。“這是金蟬卵枝,目前已掛在樹上進行蟬卵孵化,大約有210萬根。”夏祥利一邊查看金蟬卵的孵化情況一邊說。
該基地位于莘縣國有萬畝馬西林場南部,高大粗壯的人工森林郁郁蔥蔥、一望無際。在該村黨支部書記王現軍的陪同下,記者進入林場,走進基地。王現軍介紹:“馬西林場是莘縣天然金蟬重要生長地,每年夏天都會有大量金蟬破土而出。近年來,天然金蟬產量逐漸減少,特別是今年,由于三伏天之前沒下過一場透雨,天然金蟬產量驟然下降。夏祥利從去年開始,一方面建設圍網進行保護,另一方面實行人工養殖,兩者并舉,使這一產業和資源得到健康發展和利用。”
2021年,在村黨支部引領下,夏祥利與他人合伙創辦了“莘林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并與馬西林場簽訂了6000畝林下使用權合同,相繼建成500畝平菇大棚和200畝羊肚菌大棚,均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他認為,要想吸引更多群眾參與,必須盤活林下經濟,實行多元化種植養殖。而保護天然金蟬和人工養殖金蟬投資小、易管理、省工省力省時、見效快,適合當地廣大農村中老年人從事。“金蟬是一種高蛋白質食物,含有多種營養物質,是餐桌上的一道美食,深受大家的喜愛。”
自2022年6月份開始,在大王寨鎮黨委政府和楊莊村黨支部的支持下,夏祥利先后投入資金30萬元,購買金蟬產卵枝條200多萬根。為了把這一養殖金蟬項目做大做強,夏祥利又創辦了聊城莘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過一年的時間,林下養金蟬的面積逐漸擴大,從500畝到2000畝,再到現在的2500畝。此外,這一保護天然金蟬和林下人工養殖金蟬項目,還吸引了不少外地客戶和合作者。
“每年5月至8月是掛金蟬產卵枝條的時間。這些枝條掛在樹干上,離地面高度2—3米,每棵樹上掛30—40根。”王亞蘇來自菏澤市單縣,記者看到,她借助梯子爬上樹,細心擺弄著一捆捆金蟬產卵枝條。今年5月,她和丈夫李國棟一起來到馬西林場“刨金挖銀”,并包下了200畝林下地。她說:“我們夫婦來這里創業,就是想通過向這些有豐富經驗的‘土專家’學習,把書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不斷運用到實踐中去,真正摸索出林下保護和人工養殖金蟬的成功經驗,和當地群眾一起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富、越來越好,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江蘇省沛縣的宋緒成是金蟬養殖技術提供者。“我在老家做這個行業10余年,技術已非常成熟,但無法擴大規模了。‘莘林生物’金蟬養殖基地發展空間大,我打算把楊莊作為我的第二故鄉,不走了。”如今,宋緒成和家人已在大王寨鎮居住半年了。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